为 科 技 工 作 者 服 务 为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服 务 为 提 高 全 民 科 学 素 质 服 务 为 党 和 政 府 科 学 决 策 服 务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焦点新闻
科技前沿
科普生活
天府人才
在川院士
科技工作者
乡土人才
微人物
地方报道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眉山
巴中
雅安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回头看”
乡村振兴资讯
新风新貌
一线故事
农业技术
创新创业
科教兴川
教育在线
高校之窗
基层学校
科技小记者
畅游科普共享基地
走近科学家
优秀作品展
科技夏(冬)令营
育良种 兴产业
“科技+生态” 打造智慧化养殖新业态
重点项目建设忙
退休不褪色 一线来服务
“四川造”在清洁煤电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焦点新闻
更多
科技种蔬菜
近日,巴中市南江县公山镇耘籽家庭农场的工人在县农业农村局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在大棚育苗软盘中精心假植培育番茄苗。去年以来,南江县为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起“产业园+科技特派员+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不断提高蔬菜产业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四川科技报通讯员 肖定怀 摄影报道
|
9天前
2102点击
“科技+生态” 打造智慧化养殖新业态
近年来,位于成都简阳市新市街道怀远社区的融通农发牧原(简阳)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科技+生态”双轮驱动,构建起了集智能化养殖、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经营于一体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有效提升了生猪养殖效率与质量。图为融通农发牧原(简阳)有限责任公司的标准化白色养殖厂房。
宋林 摄影报道
|
11天前
2406点击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人才支撑
我省优化完善“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制度
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申报时可适当突破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等限制省财政给予每个岗位最高40万元资助,包括岗位资助30万元和奖励资助10万元设岗单位可实行灵活分配方式,给予特聘专家股权、期权、分红等多种激励为特聘专家发放“天府英才卡(A卡)”,在政务、金融、科研、安居等方面享受有关优待政策每年为设岗单位工作累计不少于3个月,专家本人或核心团队成员实地到设岗单位工作累计不少于30
11天前
2336点击
重点项目建设忙
3月27日,内江市东兴区食品加工集中区(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施工进度。今年以来,东兴区以“产业项目攻坚年”为主要抓手,不断完善和用好重点项目“红黑榜”“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科技报通讯员 兰自涛 摄影报道
|
17天前
3326点击
地方报道
更多
内江:谷雨将至育秧忙
4月18日,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宏展粮油专业合作社水稻育秧基地,村民正在进行水稻秧苗管理。谷雨将至,内江市东兴区近30万亩水稻种植迎来育秧的大忙时节,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积极开展水稻育秧工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四川科技报通讯员 兰自涛 摄
|
1天前
1121点击
内江东兴区:田间护苗忙
4月17日,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长河碥村,村民在水稻苗床里除草、施肥。当前,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抓住气温明显上升的有利时机,组织引导农民加强水稻苗床田间管理,实时展开护苗行动,以提升水稻秧苗质效的实际行动,夯实水稻丰产丰收之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李建明 樊文秀 摄
|
1天前
1107点击
中铁科研院西南院袁玮获2024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
4月14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公布了2024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单,中铁科研院西南院袁玮荣获“铁道科学技术奖”。据悉,袁玮现任中铁科研院二级专家,西南院机械研究所所长、科技创新党支部书记,正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他坚持在运营隧道病害整治技术与装备、隧道监测检测技术与配套设备研究方面持续创新。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他科研项目30余项,成果荣获四川省、中国铁道学会、
刘琴芳 汪洁伊
|
1天前
1119点击
中铁科研院西南院参建四川省最大高铁站天府站钢结构施工全面完成
4月16日,中铁科研院西南院参建的四川最大高铁站天府站钢结构施工全面完成,为车站按期投用奠定了基础。据介绍,天府站总建筑面积61.2万平方米,是成都市“四主三辅”铁路枢纽战略中的核心主站,也是西南地区首个融合TOD综合开发理念的超级铁路枢纽。工程以“筑巢引凤”为设计理念,通过流线型曲面勾勒出凤凰展翅的灵动姿态,打造目前全国铁路站房首例“异型多曲钢网架组合大跨度多曲单层网壳复合结构钢屋盖”。其中最具
孔浚人 江剑
|
1天前
1157点击
科技前沿
更多
创新故事丨将高端制造“搬上天”——“太空级”冷阴极电子枪3D打印原理样机诞生记
电机轴高速旋转,送丝盘稳步传动,真空室内丝材快速熔化、沉积成形……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高能束流发生器实验室内,一台两米见方的3D打印机正在制造一件精密钛合金结构件。“这是我国首次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应用冷阴极电子枪实现‘太空级’3D打印。”日前,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冷阴极电子枪研发团队负责人许海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设备有望成为我国‘太空制造’中的加工利器。”此前,该技术长期被国外垄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于紫月
|
8天前
2100点击
新计算单元能模拟电子神经元和突触行为 或为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的超高效计算单元,能够模拟电子神经元和突触行为,为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项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半导体行业领先公司的广泛关注。一种模拟神经和突触行为的开创性硅晶体管,标志着神经形态计算的重大突破(示意图)。图片来源:AI生成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电子神经元和突触是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与传统的计算机不同,这些系统能够在同一位置处理和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
17天前
3272点击
我国自研脑机接口植入人脑获得新突破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成功帮助因渐冻症导致失语的患者重建交流能力。临床实践显示,其单字解码时延小于100毫秒,处于领先水平。”20日在京召开的“北脑一号”人体植入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介绍。据了解,我国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第3例人体植入手术20日在天坛医院成功完成,此前在北大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别进行了临床试验。目前,3例患者状态良好。这意味着我国自研无
29天前
4870点击
《自然》杂志报道称:中国芯片设计与制造研究论文数量领先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作者指出,如果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美国可能将无法通过出口管制来保持其在高性能微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中国寒武纪的Cambrian-1芯片采用专为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设计的计算架构。图片来源:英国《自然》网站ETO首席分析师扎卡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
03-14 10:32
5695点击
推荐阅读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用脚步丈量巴山蜀水 用挚爱记录中国西部生态变迁
西部调查中,马是印开蒲常常依靠的交通工具。(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印开蒲,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员、生态学家。从17岁到80岁,从一名科研辅助人员干起,一生从事中国西部地区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致力于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长为国际知名生态学家。3月21日,第11个“国际森林日”,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国际森林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为一位
核动力专家赵仁恺:为中国核潜艇“画”一颗坚强有力的心脏
人物名片:赵仁恺(1923年—2010年),国际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46年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大学本科毕业,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参加了中国第一座重水实验堆的建设。1960年,他率领的技术团队首先提出了我国第一个潜艇核动力初步设计方案,1965年开始,他作为主要技术负
“大熊猫之父”胡锦矗
上世纪80年代,胡锦矗在研究大熊猫。(西华师范大学 供图) 人物名片: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开江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研究班,是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1974年受命牵头组织全国第一次野外大熊猫调查,发明了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咬节法”,参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1983年,牵头组建了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科研机构中国保护大熊
达成合作意向643项,金额15.34亿元 第二届“科创会”圆满落幕
2月16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集中签约仪式在成都举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周利平、徐勇,省科协党组成员、四川科技馆党委书记、馆长王欢出席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集中签约仪式现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综合处理技术及成套处理装备”“核桃油脂及蛋白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项目”“低碳绿电智能微网牧草大棚(成都)示范项目”等33项科创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金额达2.93亿元
推介科创项目5740项 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成都开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要求,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四服务”重要指示,以“天府科技云”服务全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2月15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以下简称“科创会”)在成都启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谢商华、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出席会议。省科协副主席、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头条号
人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