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安全防线 共建平安家园

荷花绽放醉游人

今年流感季或提前,防护要趁早
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专家预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我国流感流行季可能提前到来,流行毒株也与去年不同。今年主要流行的毒株是哪种?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有效预防流感?以下知识要牢记。今年流行毒株与去年不同以甲型H3N2为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今年日本从10月份就开始进入流感季,比往年要早了一个多月。此外,英国
1天前 830点击
骨质疏松症早了解,别等骨折才重视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2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是“健康体重,强骨健身”,呼吁大家保持骨骼健康、促进全身健康。周小姐没想到,她的40岁“生日礼物”竟是一台股骨颈骨折手术和一份骨质疏松症诊断报告。这让她一度难以接受:“我还没老呢,怎么轻轻一跌就骨质疏松性骨折了呢?”医生告诉她,长期追求低体重的不良生活方式损害了她的骨骼健康。周小姐的情况并非个例。《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林红 | 3天前 859点击
这种户外杀手,一定要警惕
国庆期间近千人被困珠峰,有人失温!
据央视新闻消息,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东坡嘎玛沟突降暴雪,近千人被困高海拔营地。受暴雪影响,部分游客衣物被雨雪浸透,出现失温症状,因身体无力,无法自主行动,最终需依靠马队驮运撤离下山。这一事件再次向公众敲响警钟: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抵御能力十分有限,而失温作为户外场景中的“隐形杀手”,更需时刻保持警惕。那么,什么是失温?其危险程度如何?公众在户外活动中该如何防范与应对
8天前 902点击
灾害来临,如何应对?
2025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强调当前亟须从被动救灾转向主动投资,减少灾害风险,来应对不断攀升的灾害成本。在生活中,森林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及时自救互救才能更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让我们一起学习防灾知识,提升自救互救技能吧!山洪灾害山洪前兆河水异常:溪流突然断流或水位暴涨,水流变浑浊,夹杂柴草、树木等杂物。声响异常:山
10天前 918点击
科学过秋护健康 这些养生妙招学起来
9月23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秋分之后,凉燥当令,早晚温差显著增大,“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特征更加明显。此时燥邪易伤肺津,使人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痒、咳嗽少痰、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此外,天气转凉,人体阳气渐收,抵抗力有所下降,易受外邪侵袭。那么,秋分时节该如何科学养生?一起来看看吧。养生“五宜”要知道宜早睡早起中医提倡顺应自然节气早睡早起,以适应秋天收敛的节气特点,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
29天前 1067点击
睡前,别忘了刷牙!
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牙齿作为我们咀嚼食物、感受美味的重要“工具”,其健康状况不仅关乎口腔舒适度,更直接影响着营养吸收、心血管健康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关于口腔健康的疑问,学会科学护牙。清晨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猛地惊醒后匆忙吃几口食物就冲向门口,刷牙这件事早被抛到脑后;深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倒在沙发上不想动弹,连拿起牙刷的力气都没
09-19 08:46 1155点击
破伤风潜伏期可达数年,致死率高 警惕小伤口的大风险
9月14日为“破伤风日”,虽已过去,但科学防治不容忽视。为此,我们聚焦破伤风的正确防治知识,为您厘清误区,守护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各种磕磕碰碰,小伤口司空见惯。然而,潜藏在伤口背后的危险——破伤风,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什么是破伤风?什么样的伤口可能感染破伤风?如何正确处理,避免破伤风发生?一起来看看吧。破伤风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
韩荣 | 09-17 08:46 1173点击
装备详解 这次阅兵到底厉害在哪?
山河永念,英雄不朽,浩气长存!随着8万羽和平鸽和8万只彩色气球飞向天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中圆满结束。此次阅兵既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也是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集中亮相。参与受阅的22个装备方队分为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隆隆驶来。受阅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
09-05 09:21 1375点击
小小鱼刺,引发重症 警惕这种“海洋杀手”
小小鱼刺,也会引发重症?前不久在福建省厦门市的一处沙滩上发生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孩子光脚在沙滩上玩耍时,不慎踩到一条死鱼,被鱼鳍扎破了脚。起初,父母对这个小伤口并不在意,仅做了简单的清理,没想到,次日孩子出现呕吐、高烧等反应。送医检查后确认,孩子感染的是创伤弧菌。虽已脱离生命危险,但后续仍需多次清创植皮。据厦门市第五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杨凯春介绍,每年都会接诊创伤弧菌感染患者,多为接触水中的鱼蟹
09-03 08:52 1370点击
外出玩水,这些致命隐患须警惕
据媒体报道,此前,我国两名儿童外出玩水后,不幸感染“食脑虫”,并于近期相继离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此致命的“食脑虫”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玩水会被感染?人们又该如何预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食脑虫”?“食脑虫”并不是肉眼可见的虫子。它是自然界土壤和水中存在的一类单细胞生物——阿米巴原虫。少数阿米巴原虫可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角膜、皮肤和全身播散性感染。致病性阿米巴原虫可
08-29 07:36 1344点击
看中医,为何也要照B超、做CT
“望闻问切”融合现代医疗技术
开具检验单、B超或CT检查单……在中医治疗中,医师会使用现代医疗技术和医学检查手段,是为了更为细致准确地诊疗,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现代科学技术不能替代中医的整体辨证。在临床中,要把检查数据作为参考,以患者整体状态为中心,最终还是落到辨证施治上。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中医大夫看诊通常是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有些患者发现,如今到中医院就诊,医师有时会开具检验单、B超或CT等检查单,融合了现代医疗技术。
08-27 07:29 1362点击
开学倒计时 孩子开学综合征正偷偷上线
暑期临近尾声,孩子即将返校,不少家长如释重负。此时,当发现孩子精神不振、身体不适,或是面对新学期用品时表现出倦怠与茫然,家长不应简单将其归为“逃避学习”,而需警惕开学综合征的潜在影响。心理学专家指出,近70%的孩子在开学前两周会出现开学综合征的相关表现,如焦虑、逃避、学习动力不足等。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假期,他们已适应相对自由松散的作息模式,一旦需快速切换至规律、紧张的校园学习生活,其生理与心理状态易
08-22 08:45 1502点击
这些退热药儿童慎用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了一位11岁的男孩。他因发烧服用尼美舒利并肌肉注射柴胡退热剂后,全身90%的表皮剥脱、糜烂,被确诊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这一病例再次敲响了儿童用药安全的警钟。错误服药诱发免疫异常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翟志芳介绍,TEN是一种罕见但凶险的重症药疹,死亡率高达14.8%~30%。据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昌林介绍,TEN的典型症状具有
08-20 09:00 1479点击
这几类人不宜长期使用吸管喝水
吸管,是很多人的“喝水搭子”,他们认为用吸管能喝更多的水。但从健康角度来说,并不建议大家长期使用吸管。◎吸管真的能让人“多喝水”吗?相较于使用水杯,使用吸管能让“喝水”这个动作更具有连续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喝完一大杯水,因而产生用吸管能够喝更多水的错觉。对于时常感觉口渴的人而言,相较于敞开式的大口喝水,使用吸管进行小口吞咽,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口干。这是因为口干是来自于味觉末端神经的感觉,人们
08-15 08:42 1565点击
暑期“医美热”,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
当下,不少爱美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医美,希望以全新形象迎接未来的生活。其中,“微整形”受到欢迎,双眼皮手术也备受青睐。如何正确对待他们的医美需求?选择微整形或双眼皮手术,有哪些注意事项?专家进行了解答。暑假期间,不少医院的整形美容科迎来就诊高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科主任医师周栩表示,近年来,每到暑期,门诊里的年轻面孔就多了起来,其中不乏即将步入大学的“准大学生”。“除了高中毕业
王美华 朱彩霞 | 08-13 08:55 1591点击
热点推荐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