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优品种 科学种植

学技术 助就业

“藕”遇丰收季 “莲”通致富路

科技进校园

稻香四溢 颗粒归仓

选优品种 科学种植
近日,巴中市南江县集州街道朝阳村一片农田里,含苞吐穗、长势喜人的水稻秧苗与几块莲藕、玉米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近年来,南江县积极引导农户科学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通过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四川科技报通讯员 肖定怀 摄影报道 | 4天前 997点击
学技术 助就业
8月25日,泸州市纳溪区2025年第二期“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司机)”技能等级培训班在纳溪区安富街道举行,围绕叉车结构原理、安全操作规范、日常维护保养、叉车驾驶技能等展开培训。今年以来,纳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就业局结合实际,免费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脱贫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叉车司机、中式面点师、母婴护理等职业培训。截至目前,纳溪区共组织培训6期,帮助300余名群众学到实
廖胜春 曾鑫欣 摄影报道 | 6天前 999点击
四川智慧助力点亮“地月灯塔”
中国成功构建国际首个地月空间三星星座
地月空间三星星座。 中国科学院供图近日,一项新突破在地月空间实现——由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专项“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部署研制的3颗卫星,在地月空间稳定建立百万公里级星间测量通信链路,点亮“地月灯塔”,标志着我国已成功构建国际首个地月空间三星星座。其中,来自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29所”)承担了DRO-A、B双星星间测量通信载荷
6天前 1034点击
“藕”遇丰收季 “莲”通致富路
8月19日,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新屋村,藕农正在采挖莲藕,满足市场供给。近年来,石子镇大力发展莲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李建明 樊文秀 摄影报道 | 11天前 1212点击
破译抽薹密码 春季吃萝卜有望成为日常
四川科学家成功组装全国首个萝卜完整基因组
左为耐抽薹品种,右为不耐抽薹品种。 受访者供图 立秋早已过去,德阳市旌阳区蔬菜基地的秋冬萝卜却尚未播种。四川优土源平台订单种植负责人周渝手机里的萝卜订单响个不停,但他却为找不到来年春季的耐抽薹萝卜品种发愁。“去年春天,我们在德阳种的1000多亩萝卜,由于品种问题,三成提前抽薹开花,每亩损失超2000元。”周渝说,萝卜一旦提前抽薹,便会空心、开裂,不再长根,失去商品价值,只能用作饲料。这不仅
11天前 1145点击
科技进校园
8月17日,乐山市金苹果邦泰幼儿园,老师带领孩子们与智能机器人“宾果”互动交流。暑假期间,该幼儿园托管班开设人工智能教育课堂,打造“科技+课堂”特色教学模式,通过对话、握手、行走等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趣味体验中乐享科技的魅力,丰富暑假生活。
李华时 郭琴 摄影报道 | 13天前 1126点击
“运”在人机 “动”在产业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场内外的创新身影
8月17日,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决赛中,天工队的人形机器人在奔跑。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在“冰丝带”的赛场上,观众看见的不仅是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更是它们开启的机遇和时代。8月14日至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举办,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围绕26个赛项展开了487场角逐。在一场场古老又现代的竞技中,人形机器人正在向着荣誉发起冲击。正如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13天前 1412点击
稻香四溢 颗粒归仓
初秋时节,稻谷飘香。四川多地水稻迎来丰收盛景,广袤田野间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东兴区近期,内江市东兴区种植的6万余亩“再生稻”迎来丰收季,当地农民抢抓农时收获头季稻,确保粮食颗粒归仓。近年来,该区积极推广“再生稻”种植,实现一种两收,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农民稳定增收。(本报通讯员 兰自涛 摄影报道)丹棱县8月13日,眉山市丹棱县“大雅银龄&m
18天前 1219点击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680万监测对象消除风险
开放“绿色通道”,对出现突发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先落实帮扶再补充手续,累计8万余人享受帮扶措施每个脱贫县都培育形成2个至3个优势特色突出、带动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2588元增加到2024年的17522元扶上马,送一程。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党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是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广大脱
18天前 1310点击
夏耘化秋实 奏响丰收曲
立秋已至,暑气未消,四川大地的田野间奏响欢快的丰收序曲。连日来,巴蜀儿女在高温中挥洒汗水,用辛劳将夏耘化作秋实,奏响乡村振兴的铿锵乐章。胡市镇8月5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村民使用收割机完成稻谷脱粒工作。据了解,今年该区6.6万亩水稻喜获丰收,机械化收割率达95%以上,为保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陈星宇 摄影报道)花桥镇近日,广安市广安区的39.5万亩水稻喜获丰收,花桥镇光荣村率先开启水稻机械化
25天前 1375点击
做小做实“三农”重点干一件成一件
四川将以做好“吨粮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百千万”建设等为重点
今年全省有200万亩“吨粮田”建设目标。四川将根据各地农业种植特点,鼓励成都、德阳、眉山等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整县整片建设今年将力争实现“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用标主体和产品数量同比分别增长3%和5%,确保用标主体规模与质量双提升。用标产品带动销售规模全年稳定在200亿元以上将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百千万”建设工程,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管理,加大对人居环境中厕所、污水、垃圾等的治理力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
25天前 1351点击
成都世运会明日开幕 “科技天团”集结亮相
机器车应用空间。 无人安防巡检机器车。 水下机器人。 智能导览机器狗。 成都世运会将于明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近日,由成都市科技局、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多个部门联合主办的科技赋能世运产品展示暨媒体体验日活动在成都世运村A区举办,集中亮相了20余款服务于成都世运会的科技项目。现场,“镋钯”机器人灵活地穿梭在人群中,与参观者热情互动;“小吒”机器人演示着为运动员递送物品的便捷流
27天前 1629点击
书香润农家勾勒乡村文化新貌
7月25日,“耕读传家远 书香润农家”——2025年广元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暨农家书屋主题阅读活动在朝天区启幕,100余名群众、学生与社区干部共赴这场文化之约。活动现场,大人与小孩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悄然绘就一幅“书香浸润乡风淳,文化赋能乡村兴”的新图景。
08-01 08:27 1430点击
《四川省家庭农场促进条例(草案)》提请一审 强化“人地钱”要素保障 为家庭农场量身定制
在人方面,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家庭农场经营者职业保障,在教育培训、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地方面,规定家庭农场可以通过租赁(转包)、股份或者其他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流转期限、价款、方式和具体条件,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在钱方面,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支持家庭农场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升装备水平、开展优质农产品认证登记等;鼓励金融保险机构为家庭农场开发专属贷款产品
08-01 08:26 1506点击
“镋钯”携手“小吒” 成都世运会AI“啦啦队”来了
“小吒”(左)和“镋钯”(右)。 本报讯 身高约1米、体重约30千克,名叫“镋钯”的双足机器人,不仅能用灵活的“脖子”跳高难度舞蹈,更懂得用“歪头杀”和“表情包”俘获人心。即将在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世运会”)赛场亮相的它,将化身动感十足的“机器人啦啦队”,与人类演员默契配合,完成精心编排的集体舞蹈。音乐骤停,排练间隙,“镗钯”顶着巨大的“萌脸”转过来,19英寸屏幕上,一双电子
07-30 07:31 1429点击
热点推荐
HOT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用脚步丈量巴山蜀水 用挚爱记录中国西部生态变迁
西部调查中,马是印开蒲常常依靠的交通工具。(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印开蒲,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员、生态学家。从17岁到80岁,从一名科研辅助人员干起,一生从事中国西部地区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致力于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长为国际知名生态学家。3月21日,第11个“国际森林日”,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国际森林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为一位
“大熊猫之父”胡锦矗
上世纪80年代,胡锦矗在研究大熊猫。(西华师范大学 供图) 人物名片: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开江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研究班,是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1974年受命牵头组织全国第一次野外大熊猫调查,发明了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咬节法”,参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1983年,牵头组建了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科研机构中国保护大熊
达成合作意向643项,金额15.34亿元 第二届“科创会”圆满落幕
2月16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集中签约仪式在成都举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周利平、徐勇,省科协党组成员、四川科技馆党委书记、馆长王欢出席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集中签约仪式现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综合处理技术及成套处理装备”“核桃油脂及蛋白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项目”“低碳绿电智能微网牧草大棚(成都)示范项目”等33项科创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金额达2.93亿元
推介科创项目5740项 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成都开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要求,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四服务”重要指示,以“天府科技云”服务全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2月15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以下简称“科创会”)在成都启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谢商华、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出席会议。省科协副主席、
第二届“科创会”发布30个重大科创项目
2月15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成都开幕。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毛大付发布30个重大科创项目开幕式上集中发布了“高钢级厚壁套管修井技术研究”等10个重大科技难题攻关项目、“非能动管道爆破应急阻断技术”等10个重大高新技术推广项目、“超低温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等1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鲁力:十年深潜,创造物联网边端系统新架构
人物名片:鲁力,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边端系统、无线系统安全。作为主要成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20余项国内专利授权和1项美国专利授权。2022年11月中旬,从珠海航展归来,鲁力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四号科研楼5楼的办公室里,复盘见闻,筹划新研究。这一趟珠海之旅,他为自己的物联网新系统找到了不少新的应用场景。在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王晓晖主持开幕会并宣布开幕 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田向利出席迈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1月11日上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肩负着9100万四川人民的重托,800多名新一届省人大代表步入锦江大礼堂,依法履行神圣职责,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代表力量。大会应到代表880人,实到853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开幕会执行主席王晓晖主持开幕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
1月10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和开幕会执行主席田向利、钟勉、杜和平、尧斯丹、林书成、欧阳泽华、刘成鸣、杨丹、谢商华、刘旭光、许唯临、李建勤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等到会祝贺,并在主席台就座。十二届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在主席台就座。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应出席委员873人,实到844人
为高能物理探索乐章添上中国音符
人物名片:曹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席科学家,四川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22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主持完成了1993至1996年HiRes prototype的数据处理和物理分析,证实了位于亚EeV能区的宇宙线能谱“第二个膝”的存在和相应的宇
无惧风沙 勇趟科研荒漠
人物名片:梁海波,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石油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钻井安全防控技术研究联合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油气井智能感知与安全防控、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测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主持各类企业横向合作项目80余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月的新疆,寒风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四川
人物名片:田玲,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研究。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12年来服务于全国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负责教育部“计算机科学拔尖计划2.0”电子科技大学基地,及全国首个跨校“新工科+新商科”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专业的方案规划与制定。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荣获四川
雍太文:笃行不怠,事皆有成
人物名片: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作物学会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作物高产栽培生理与营养生态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项,主持(研)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1项、省部级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