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闻,有些人每年进行常规体检均显示健康,却不料意外被诊断出晚期癌症。这主要是因为肿瘤专项检查与普通的健康体检有所区别。因此,为了能在癌症初期就有所察觉,进行针对性的肿瘤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肿瘤筛查与普通体检有何不同?
普通体检的套餐中常常把多种慢病一起筛查,在肿瘤方面筛查得比较粗浅,达不到肿瘤筛查的目的。
而肿瘤筛查则是对不同肿瘤进行深入、精细的医学检查,以发现早期癌症、癌前病变、患癌的高危因素。肿瘤筛查的重要意义有以下三方面:
1.发现高危因素:给予干预后,将癌症斩断于源头之中。
2.发现癌前病变:通过干预和治疗,可以将癌症消灭在萌芽之中。
3.发现早期癌症:在癌症初露端倪时便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遏制其发展。由于在早期阶段,大部分肿瘤患者并不会展现出显著的病症,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疾病的治愈概率和患者的生存期限与癌症的发现阶段紧密相连。越早检测出来,治疗成效越显著,患者存活的年限也相对延长。初期诊断的病患其五年存活率通常显著高于那些中期或晚期的患者。
肿瘤筛查套餐如何选择?
根据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肿瘤筛查通常采用“1+X”体检套餐选择体系框架。
“1”是指每人都应该检查的基础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X”是指专门针对肿瘤类疾病进行筛查,属于健康体检的分类筛查。
常见癌种如何筛查?
1.肺癌
目标人群≥40岁或高危人群。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为高危人群:
①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括曾经吸烟包年数≥30,但戒烟不足15年。[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 吸烟的年数]。
②被动吸二手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③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④有职业接触史(如石棉、氡、镉、镍、硅、铍、铬、煤烟和煤烟灰等)至少1年。
⑤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一级亲属包含父母、子女和亲兄弟姐妹)。
筛查建议:
基础项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可选项目:肿瘤标记物(如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状细胞癌抗原)、肺癌相关自身抗体。
2.结直肠癌
目标人群≥40岁或高危人群。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为高危人群:
①年龄大于45岁的所有无症状人群。
②年龄大于40岁,且有持续2周以上的结直肠相关症状,包括大便规律改变,如少于3天1次或多于一天3次;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稀溏、便血、大便带血或黑便等;大便形状改变,如软便上可见明显沟槽、大便明显变细等人群。
③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人群。
④长期服用含蒽醌类导泻剂(如大黄、芦荟及番泻叶等)人群。
⑤结直肠癌术后人群。
⑥结直肠腺瘤或多发息肉内镜切除术后患者。
⑦一级亲属中有结直肠癌患者人群。
⑧一级亲属被诊断为“遗传性结直肠癌”,且年龄大于 20 岁人群。
筛查建议:
基础项目:直肠指检、便隐血。
优先推荐: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免疫法定量粪便隐血、全结肠镜检查。
可选项目:血液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乙状结肠镜检查。
3.肝癌
目标人群≥40岁或高危人群。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为高危人群:
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②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或其他原因引起肝硬化患者。
③有肝癌家族史者,尤其是40岁以上男性。
筛查建议:
基础项目:肝脏B超。
优先推荐: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
可选项目: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肝脏增强CT或MRI。
4.胃癌
目标人群≥40岁或高危人群。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为高危人群:
①胃癌高发地区。
②幽门螺杆菌(Hp)感染。
③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期疾病史。
④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5%~10%的胃癌患者存在家族性聚集现象,有遗传性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尽早接受筛查和进行胃癌遗传风险评估。
⑤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食物、吸烟、过度饮酒等。
筛查建议:
优先推荐: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电子胃镜检查。
可选项目:磁控胶囊胃镜检查。
- 乳腺癌
目标人群≥40岁或高危人群。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为高危人群:
①亲属中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患者。
②亲属携带已知的BRCA 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③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④30岁之前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
⑤月经来潮早,绝经晚,初产晚,哺乳短,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疗法,以及多次乳腺活检等。
筛查建议:
基础项目:外科乳腺触诊。
优先推荐:乳腺B超检查、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检查。
可选项目:乳腺MR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