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
体重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太胖太瘦都会影响健康,太胖的时候,身体负担过重,三高之类的疾病就容易找上门;太瘦的人,抵抗力则会受到影响。胖瘦都有标准,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①18~64岁: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3.9;
②65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20~26.9;
③80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22~26.9。
为什么老人的理想体重指数比年轻人偏高呢?与消瘦的人相比,超重或轻度肥胖的老人可能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时,身体储备更充足,更有助于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
因此,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BMI在20~26.9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且健康的范围。
如何健康减重?
保持健康体重,最重要的是吃对食物:
减少精米、精面摄入量。用薯类代替一定量的谷物,玉米、全麦粉、糙米、高粱面、荞麦、燕麦、小米、小豆、绿豆等粗杂粮,在谷物中至少应占50%的比例。
多吃蔬菜。想要减肥的人应多吃蔬菜,尽可能一天达500克以上,如芹菜(勿弃叶)、萝卜、菠菜、蘑菇、海带、黄瓜、冬瓜、竹笋等,都有利于减肥。
控制肉食。肉食不宜太多,肥胖人群的动物性食物摄食量一天不应超过125克;避免吃红烧肉、粉蒸肉、酱猪肘等;减肥期间,可以用去皮鸡肉、鱼虾类代替猪肉。
少食烹调油、食用盐。减肥期间,每天的食油量不应超过15克、摄盐量不应超过5克;花卷、炒饭、酥饼、千层饼等含油量多的主食,以及咸鸭蛋、酱牛肉、咸菜等含盐量高的食物,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
吃低糖水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也具有较强的饱腹感,减肥的人一天可吃150~250克水果,优选含糖量在9%以下的新鲜水果,如草莓、梨、桃等。
吃七八分饱。每天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均衡、不暴饮暴食、不大吃大喝,要养成每餐饭都吃七八分饱的习惯。
如何健康增重?
体重过轻和肥胖一样,都会影响身体健康。体重过轻的群体合理增加体重是关键: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肉、蛋、奶等占一半以上,并均衡地分配到各餐中,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
多做抗阻运动。抗阻运动,也叫力量训练,如坐位抬腿、静立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都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机能正常运行,使增重效果更好;建议每晚23∶00前入睡。
食疗增重。体重过轻的人大多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导致营养消化吸收障碍。因此,健脾养胃就是增肥的加速器,可选用莲子、山药、茯苓、人参、黄芪、芡实等健脾益气、药食同源的食材做药膳。
科学减肥 这几件事要记牢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要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00~19∶00进食,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但可以饮水。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都应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少喝饮料,避免夜宵。
进餐宜细嚼慢咽。摄入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减缓进餐速度,可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