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和手性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一直在合成化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承担多项科技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创新研究群体、重大、重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和课题。发表SCI论文46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重大奖项。
不对称催化,对医药、农药、轻工、电子等领域发展具有巨大作用。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颁给了研究“不对称催化”的两位外国学者。
而在中国,也有一位深深扎根于不对称催化领域的教授,他凭着执着的信念,怀揣对科学研究的激情和热爱,扎在实验室,甘心坐冷板凳,潜心原创性研究,打破了传统手性配体设计中的刚性骨架要求,发明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对称催化新方法和新策略,为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治疗抑郁症药等提供了高效、绿色的合成途径。他还创造了第一个以中国本土研究工作者命名的“冯催化剂”和“冯反应”,提升我国在不对称领域的国际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
20多年如一日,他是学生眼里“最勤奋老师”,几乎每天泡在实验室里,他教导学生要有批判精神,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原创性的研究课题;他是同事眼中的“最强大脑”,不管学生和同事遇到了什么课题或学术难题,他都能给出解决方案。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
他就是2021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冯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