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个明确”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述评之三

2022-02-16 09:13 来源:新华社 1916 点击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其中,“人民”二字,重若千钧。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指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重要遵循。

破解发展问题的根本立足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标注新时代的特征,也呼唤新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进入新时代,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

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衣食无忧”到“高品质生活”,要聚焦国情国力、人民需求变化,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深刻转变。

这是对发展内涵的丰富扩展,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

2021年1月4日,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纠纷案,判决从35楼扔下矿泉水瓶导致老人受伤的孩子家长赔偿医药费、护理费等共计9万多元。这是民法典正式施行后广州首个宣判的案件。

治理“城市上空之痛”;坚决制止网络暴力……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实施以来,不断加强公民权利保护,让经济社会运行更加有章可循。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100-1=0”——“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法治公式”,振聋发聩。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一批冤错案依法纠正,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让人民切身感受公平正义的阳光。

这是对发展标准的精准把握,人民需要始终是检验发展成效的标尺——

“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人民的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部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明确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为民举措,诠释着宗旨本色。

人民至上,使命如山。

深刻揭示并积极回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不变的初心,展现出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进步的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坚定有力、温暖人心。

发展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如一——

这是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2021年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湘江之畔,广西桂林毛竹山村,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如今靠着发展葡萄产业富了一方百姓。

2021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王德利家做客。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段朴实的对话,饱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哲理、真挚情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总书记眼中的“幸福生活”,不仅要看经济总量,更要看百姓生活质量;不仅要看平均数,更要看大多数。

这是令人振奋的数字: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发展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

这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伟大实践:

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发展依靠人民,在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生动体现——

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意见征询座谈会(2021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2021年底,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内,召开了一场由基层体育工作者、运动员、高校教师参加的座谈会,就体育法修订草案积极发表意见。

一场座谈会下来,近50条建议被详细记录,并原汁原味地反馈到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开门立法’的生动实践,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的写照。”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说,群众的建议通过这些渠道转化为上到国家立法、下至社区治理的“金点子”。

至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126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建议7800余条,其中22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凝聚人民力量。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这是北京市海淀区蓟门里社区一处垃圾分类投放点(2021年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推行垃圾分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2016年底,事关百姓民生的“小事”“身边事”成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的议题。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6个问题,都是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各项部署,到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明确要求,再到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工作,无不指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一幅人民幸福生活的画卷,正在新时代中国徐徐铺展。

奋进新时代的坚定追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隆冬时节,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成片的苔藓种植大棚里,村民拔草、浇水、塑型,一片忙碌。毛垟乡自2019年尝试发展苔藓种植,已形成成熟的苔藓产业链。

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苔藓种植基地的大棚内,村民为苔藓喷洒营养液(2021年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乡里的苔藓产业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00多户村民年均增收1.3万元。”毛垟乡党委书记雷晓华说。

毛垟乡的发展,正是我国坚持高质量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的缩影。

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选取浙江省先行先试,为全国促进共同富裕探路示范。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精深的思考,深刻的论断,化为神州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从脱贫攻坚战中“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誓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承诺;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到不断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让区域、行业发展更协调、平衡和包容……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不断把“蛋糕”做大;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将“蛋糕”分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踏上新征程,要朝着“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扎实迈进。

连日来,北京冬奥会赛场奥运健儿激战正酣,场外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几近“沸点”。

辽宁营口鲅鱼圈区何家沟滑雪场人头攒动,很多家长带孩子来体验冰雪乐趣。

今年34岁的任举带着妻子和女儿,第一次踏上滑雪板,认真模仿着教练的一招一式。“我们也好好学习一下这项运动,强健身体意志、丰富业余生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物的丰足,也要精神的富足。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系统部署、亲自推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饱满。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

2021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中深刻阐明:

“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党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万众一心向前进,必将绘就更加美好的图景。

总策划:傅华

监制:赵承、张旭东

采写:齐中熙、申铖、胡璐、刘夏村、周圆

统筹:邹伟、王绚、白洁

海报设计:王秋韵、张惠慧、朱高祥

编辑:吴晶晶、张爱芳、姜潇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思想的光芒,总能穿透历史烟云,点亮未来征途。“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十个明确”中的这一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