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十个明确”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述评之二

2022-02-15 08:56 来源:新华社 2914 点击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思想的光芒,总能穿透历史烟云,点亮未来征途。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十个明确”中的这一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涵的重要方面。

积蓄百年伟力,起笔复兴新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砥砺进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彪炳史册的伟大飞跃:“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沐浴着虎年的阳光,开通不久的赣深高铁上,一列列火车飞驰而过。

赣州,深圳。道路的两端意味深长:一端是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革命道路的红色热土,一端是肩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使命的创新热土。

2021年12月10日,深圳北站工作人员在赣深高铁深圳北站开往南昌西站的首班列车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仿佛一种隐喻,两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地点,勾勒出一个矢志复兴的民族不懈奋进的历史曲线。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坚定豪迈、发人深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总揽全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清晰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提出并深刻阐述“中国梦”,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十四个坚持”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

在深刻思考和不懈求索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作出系统回答。

新矛盾呼唤新变革。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一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就此开启——

2021年12月23日,一列万吨煤炭列车行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境内。新华社发(纪恩泉 摄)

“地下煤海”,鄂尔多斯。

走进伊金霍洛旗江苏工业园区的远景现代能源装备产业园,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映入眼帘。

2014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2018年起,全国两会期间,他连续4年来到所在的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提出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要求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鄂尔多斯、包头、乌海……遵循指引,牢记嘱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重塑中激发源源动力。

这是2021年12月5日清晨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海南自贸港建设重要的集装箱航运枢纽——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谋划长远。

黄浦江畔,上海浦东探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南海,琼州海峡南岸,海南“启航”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

这是2022年1月6日拍摄的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放眼神州,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发展新战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四大工程,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新增长极……宏阔格局、万千气象,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时代注脚。

新时代大潮涌起,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

2022年2月3日,游客在中免集团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选购免税品。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今日之中国,以自信自强的奋斗姿态宣示: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深植国情的道路选择:“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

2022年1月29日,成都城厢站,一声汽笛响起,一列中欧班列驶出站台,开往1万余公里外的德国纽伦堡。

第5万列!新的里程碑。疫情下,中欧班列逆势而上,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展现出中国发展的强劲脉动。

所有国家都在时间长河中航行,如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看的就是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

2022年1月28日,中欧班列X8086/5次列车驶出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这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的第5万列列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白桂斌 摄)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凝练概括:“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中国走出的是一条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的现代化之路——

2022年1月28日,闽商郑开煌(右)在位于宁夏隆德县闽宁扶贫产业园的农用薄膜生产线查看产品质量。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六盘山西麓,宁夏隆德。

春节前一天,县城张灯结彩,年味浓浓。闽宁扶贫产业园内,闽商郑开煌的农用薄膜生产线仍然机器声隆隆。

帮助20多个西海固打工人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已在这里度过三个春节的郑开煌倍感欣慰,“会觉得自己被需要”。

2020年11月,西海固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但闽宁协作并不会因此结束。

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再到迈向共同富裕,为民初心恒久不变。

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的谋划,化为新时代中国的勇毅笃行。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

不断完善公共政策体系,把蛋糕分好,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

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探路的使命……

一步一个脚印,“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全体人民清晰看到共创美好生活的前景。

“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中国走出的是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除夕夜,《只此青绿》一舞惊艳神州,寓意赓续五千年的中华文脉汇入新时代澎湃洪流。

立春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诗情画意的中国式浪漫,让八方宾朋领略中华文化盛大气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考量深远。

以“中国梦”唤醒中国人民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民族文化之根,拓文明发展之道,用文化之火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渔政执法船队从长江武汉段江面驶过(2020年12月31日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于2021年1月1日0时起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走出的是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十年禁渔”全面实施,这背后,是一场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刻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深邃的思考,指引美丽中国从愿景走向实景: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步伐坚定。

“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中国走出的是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矢志复兴的奋进宣言:“我们正在此前发展的基础上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

今年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喜迎第五年分红。至此,这个村累计分红超1000万元。

“从‘户户包田’到‘人人分红’,见证从解决温饱到迈向振兴的乡村大变化。”昔日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如今不禁感慨。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2022年1月26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展示自家领取的分红红包。新华社记者 曹力 摄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道出历史的经纬。

时间的车轮已驶到2022年。

使命催人奋发:距离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13年;距离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28年。

前路绝非坦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情况新需求不断出现,高质量发展亟待新突破;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风险挑战更趋严峻复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

“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说。

这是科学正确的行动指南——

2021年12月2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会展中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马来文版首发式在此举办。150位中外人士齐聚一堂,探究中国的发展密码。

此前一个多月,中国北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思想之光点亮复兴之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新时代中国行稳致远。

这是改革创新的坚定追求——

2022年1月31日正值除夕,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遥远的太空专门发来视频,向祖国和人民送上祝福。这是指令长翟志刚拿着春联送上祝福(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2022年2月1日,中国空间站里,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春节。

“嫦娥五号”探月、“天问一号”落火……一项项大国重器,夯实中国奔向现代化的底气。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中央鲜明定调。

变化的时代,改革创新是不变的主题。

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到实践创新,全面深化改革破障开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国之治”展现更加蓬勃的生机。

这是务实笃实的奋进步履——

“壬寅虎年,我们要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新篇章!”

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庆祝大会现场放飞气球。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总策划:傅华

监制:赵承、张旭东

采写:邹伟、安蓓、樊曦、赵文君

统筹:朱冬菊、王绚

海报设计:王秋韵、朱高祥、严赋憬

编辑:杨文荣、吴晶晶、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编者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即日起,新华社将连续播发系列述评“‘十个明确’系列谈”,深入阐述“十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