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小华。
阳春三月,走进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青松村,入目皆绿,美景天成。在位于该村的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此情此景,得益于一个人的付出,他就是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负责人桂小华。对他而言,建设家乡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他准备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安州小江南”网红打卡地。
情系桑梓 鸿雁归巢建家乡
1972年,桂小华出生于青松村一个普通家庭,长大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前往新疆从事室内设计工作。1999年,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他,在新疆创办了一家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并先后带动秀水镇400余人到新疆务工。
多年在外拼搏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桂小华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内心的召唤促使他毅然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回乡创业。
2018年,桂小华回到青松村,依托村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30多年积累的文旅资源,吸纳专业人才,建立核心团队,成立了桂家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着手打造了集康养、旅游、研学于一体的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
“青松村不过是个小村子,蜿蜒曲折的小路、零零散散的人家、冷冷清清的小山谷……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把它变得更有人间烟火气。”桂小华说。
本着“诚为本、信为先”的发展理念,从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破土动工、规划布局、施工建设、人员招聘到正式运营,桂小华都亲力亲为。虽然这一路上遇到了不少艰难险阻,但在社会各方的关心和支持下,总投资逾1.2亿元的农旅基地得以顺利建成。
在这片精心规划的土地上,一景一物既融入了生态理念,又融入了美学体验。在这里既可以坐上乌篷船穿行于“安州小江南”的画卷中,又可以沉醉于松涛林间且听风吟,抑或是在露营基地仰望星空……丛林探秘、面包窑、陶艺工坊、插花室等团建项目更是一应俱全。
每当行走其间,看着游客嬉戏打闹、欢声笑语的热闹场景,桂小华心中的满足感油然而生。但如何为这座基地带来更高品质的体验项目,在文旅融合中发挥更大作用?他一直在思考与实践。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后,桂小华便在基地内创新开发生态研学课程,雇佣36名高校毕业生、艺术老师担任研学导师,开展陶艺、插花、美食制作等教学实践活动,将研学课程打造成为兼具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的精品课程,吸引了众多师生和游客前来体验。
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
心系乡亲 解忧助困暖人心
“当时,我们村劳动力人口2100余人,外出务工人口就有1500余人,剩下的大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桂小华回忆说。回到家乡后,他每次行走在村中,看着冷清的院落,以及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儿童,他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哀伤。20多年前,他为了更好的生活,带着年轻人出去打拼,如今家乡条件变好了,他又开始思考,如何把年轻人招引回来,并且留住他们?
2021年,桂小华当选为安州区政协委员。他根据自身创业经验,先后提出了《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关于完善优秀农民工回引政策的建议》等提案,其中《关于完善优秀农民工回引政策的建议》提案获得了区政协优秀提案荣誉。
为让想法变成现实,助力家乡引得来人、留得住人,桂小华依托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开发了劳务、厨师、服务员、保洁员、安保人员等多个岗位,且优先聘用当地留守中老年人,吸纳了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稳岗增收,拉动就业收入达680万元。此外,他还带动7户村民利用宅基地修建民宿,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型乡村综合社区。
“我干事业不仅要追求经济价值,还要努力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桂小华介绍,他依托青松村丘区地貌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布局打造基地设施设备,在保护原始自然风貌的同时,加强基地环境打造,种植花草树木,铺设绿色植被,使基地水库面积达50亩,地貌森林覆盖率达60%,通过“生态+旅游”模式,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达10万元,巧妙地将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红利。
通过桂小华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曾经无人问津的小山村,现在成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的网红打卡地,乡村环境变得更美,当地村民的钱袋子变得更鼓,村里也更加热闹喜庆。桂小华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奉献社会,尽显了优秀创业者的担当作为,得到了社会认可,赢得了广泛好评。但他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此后,他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家乡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