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展示错峰销售的小龙虾。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但在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双凤村稻渔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稻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返乡青年李虎、李强、姚远同村民一起,忙着起网捉小龙虾……李虎看着篓子里一只只肥硕的小龙虾,难掩喜悦:“回来承包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种稻养虾算是选对了创业项目,一年下来,给我们带来200万元的收益,是在外务工收入的2到3倍。”
李虎起笼捕获小龙虾。
返乡创业 流转600亩稻田种稻养虾
李虎、李强和姚远,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此前,李虎、李强在外从事房屋装修工作10余年。2020年春节,他们回乡过年,看到早几年返乡创业的姚远种稻养虾事业蒸蒸日上,心生羡慕,萌生了回乡一起种稻养虾的念头。
然而,当时双凤村的稻田尚未连片改造,基础设施也不完善,李虎和李强的养虾梦想只能暂时搁置。转机出现在2023年9月,纳溪区在合面镇双凤村等地规划建设的5000亩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园区内,小田变大田,生产便道、排水沟渠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机械化耕种成为可能。看着设施完备的高标准农田,李虎和李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定返乡创业。
2023年10月,李虎和李强联合已经在当地养了7年虾的姚远,共同投入400余万元,流转约600亩稻田,走上了“稻虾共生”的生态养殖之路。
生态养殖 水美虾肥赢得市场商机
“稻虾共生”是一种新型立体高效种养发展模式,鲜活的小龙虾在水中畅游,以水中的杂草、浮游生物为食,其排泄物可作为水稻生长的天然有机肥料。这一模式下,小龙虾能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能为小龙虾“供饵、遮阴、避害”,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农药是小龙虾的最大克星,哪怕只有一点都能让整个稻田的小龙虾‘全军覆没’。”李虎说。为了确保小龙虾健康生长,李虎三人一直坚持生态养殖。同时,他们还对小龙虾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检测稻田水质,定期加注山沟水、换水,并向稻田泼洒生石灰杀菌;在饲料投喂上,根据小龙虾的生长发育阶段,科学配比饲料,确保营养均衡;在寒冷季节,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等保温措施,确保小龙虾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健康生长。
由于管理精细、养殖生态,李虎三人养殖的小龙虾不仅个头大,而且肉质肥美、营养丰富,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村民分拣小龙虾。
错峰销售 小龙虾价格翻倍供不应求
“小李,明天还是给我留50斤小龙虾。近期小龙虾特别受欢迎,每天几十斤都不够卖的。”2月15日,李虎又接到了一个求购小龙虾的商家电话。自尝试错峰上市以来,李虎三人养殖的小龙虾售价几乎是销售高峰的两倍,但每天从稻田里捕捞的几百千克小龙虾依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稻田小龙虾错峰卖真不一样,1斤可以卖到2斤的价钱,而且损耗降低,增收不少呢!”李虎喜滋滋地说道。
李虎介绍,2023年10月,他们在近600亩稻田中投放了虾苗和种虾后,由于养殖技术过硬,加之小龙虾繁殖能力强,进入当年12月,小龙虾就陆续成熟。当时,市场上商贩给出的批发价是每千克60元,他们并没有急于出售,而是选择继续喂养,直到2024年1月才开始批量上市。李虎表示,这是他们三人的营销之道,“我们推迟销售时间,错峰上市,不仅价格更高,而且市场竞争压力小。”
这一策略果然奏效。2024年1月,市场上的小龙虾供应量大幅减少,李虎三人的小龙虾一投入市场便受到商家的青睐和食客的追捧,30克以上的小龙虾每千克卖到120元;20克以上的小龙虾每千克卖到80元,几乎比高峰时期的小龙虾售价高出2倍,且都是商家提前预订,让他们尝足了稻田养虾、错峰上市的甜头。
到2024年2月底,约600亩稻田的30余吨小龙虾基本卖完,平均价格达每千克100元,比小龙虾销售高峰期每千克多出近40元。
规模种养 “稻+虾”实现“钱粮双增”
尝到错峰卖虾甜头的李虎三人依旧将去年养殖的小龙虾推迟至今年1月才起笼销售。为满足市场需求,他们还请了几名村民前来帮忙捕虾。每天,超过500千克的小龙虾从稻田运往泸州市城区及周边城市,成为餐桌上备受追捧的美味。“只要技术在手,看准市场行情巧销售,我们这种规模化种稻养虾就有账可算。”李虎一边介绍,一边兴奋地掰起指头算增收账:生态稻谷亩产按500千克计算,每千克卖到3元,可卖1500元;小龙虾每亩可收获50千克,每千克卖到100元,可卖5000元。两者相加,种稻养虾亩收入有6500元,真正实现了“钱粮双增”。
近两年,李虎、李强和姚远靠着约600亩高标准稻田种稻养虾,实现稻谷和小龙虾年收入约400万元。除去每亩稻田的地租、种子、人工和小龙虾养殖等成本3000元,实际年亩获利3500元,约600亩稻田为他们带来了200万元的净收益。
“今年,我们还将成立‘稻虾种养专合社’,采取‘专合社+园区+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更多村民走上‘稻虾共生’的生态致富路,实现粮增产,钱增收。”李虎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