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近年来,随着甘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我省种植面积也急剧扩大,2023年种植面积增至14.41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第六。当前,我省部分地区气温较低,易对蔗区产生寒害冻害,影响产量和品质。为推动我省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糖料和能源安全,相关部门及蔗农须高度重视,科学防灾减灾,有效抵御低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低温霜冻危害
0℃~10℃时,甘蔗逐渐呈现寒害症状,如新陈代谢异常、细胞透性增加、组织生化反应失调。0℃以下,甘蔗细胞组织结冰。蔗茎生长点和心叶最先受害,随着损害加重,蔗叶和蔗茎均从上至下逐渐呈现症状。心叶冻死后变黑,易拔起,若生长点未冻死,心叶呈蝶状白斑;蔗叶受冻后变暗绿色,严重干枯;蔗茎组织变水浸状,节间变色或开裂,散发酸腐味;上部嫩芽耐冻差,变黑褐色;下部老芽和被叶鞘包覆的芽较耐冻,变淡褐色。
霜冻严重时,还会致蔗芽全部死亡,糖分降低,还原糖和蔗汁酸度增加,对糖产量、品质和鲜食口感造成严重影响。
灾前防控措施
灌溉防冻。有条件的甘蔗种植地区可适当引水灌溉,增加土壤湿度,提升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减缓夜间降温速度,起到防冻作用。霜冻来临前,确保蔗田具有足够的水分储备,灌水均匀适度,保证蔗田各区域土壤湿度基本一致。此方法不适用于土壤环境湿润的情况。
烟熏保温。霜冻来袭前夜,根据风向和甘蔗地大小,在甘蔗地上风方和四周选择若干放烟点,将蔗叶、干稻草、谷壳等耐燃材料掺入部分带土湿草或青叶制成烟堆燃放,浓烟覆盖蔗田,形成保温层,直至次日清晨,一般可提高蔗田温度1℃~3℃。该方法需合理控制烟雾排放,以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喷施抗寒剂。精准喷施高效抗寒剂,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膜保护酶活性,提升甘蔗抗寒能力。常用抗寒剂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ABA)和含腐植酸的水溶肥料,二者通常一并使用,重点喷施受害叶片的正反面。将ABA稀释200~300倍后喷施全株,不可随意改变浓度,喷施2次,间隔5~7天;将水溶肥料稀释600~800倍后喷施全株,在低温来临前2~3天喷施效果最佳。
施肥盖膜。计划延迟砍收或保留宿根的蔗地,可增施酿热性有机肥,如腐熟农家肥,其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热量,有助于提高蔗田温度,补充磷酸二氢钾等磷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甘蔗抗寒性。宿根蔗和秋、冬植蔗覆盖地膜,能够有效调节土壤温度。盖膜前应施足有机肥,覆土保温,土层适当盖厚,一般8~10厘米。同时保持土壤水分适中,使土壤疏松、土粒细小。盖膜时需拉紧、铺平并用土压实,防止风吹和漏气。覆盖蔗叶时适当增加厚度,确保甘蔗不外露。霜冻未结束前,不宜开垄松蔸。
窖藏与管理。低温霜冻来临前,及时砍收蔗种,保证种尖有3个黑灰节,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砂壤、能回润的地窖藏蔗种,避开大泥土、水凼地、阴山冷浸地和干烧的竹根地、石谷、石盘底沟等过湿过干、排水不良的地段。改大窖为小窖,改立窖为平窖。秋植甘蔗可施用农家肥保温,小培土保护地下芽过冬,同时间种冬季绿肥和短期蔬菜,增加土壤覆盖物和增施有机肥,达到防寒效果。冬植甘蔗下种时需确保“三湿”,即土地湿润、肥料湿润、种子湿润。深沟深种,施足基肥,覆盖厚土和地膜。
灾后补救措施
水分管理。甘蔗受冻后,根据土壤状况采取相应措施。若土壤水分过多,需及时排水松土透气,保证根系正常呼吸,降低根系缺氧死亡和甘蔗病害暴发的风险。若蔗地干燥,蔗茎受损且叶片大量枯死,应尽快灌水入田,调节田间微气候,减少温度骤变带来的损害。受冻后的甘蔗急需水分维持生理活动,适度灌水有助于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加速甘蔗恢复生长。
合理砍收。受冻后不宜立即砍收,待气温回升一周且甘蔗恢复生机、品质稳定后再进行,以降低损失并保障产量和品质。砍收时注意快锄低砍,入土2~5厘米,确保砍口整齐,忌砍裂蔗头。若计划留宿根蔗,则土中茎基部长度保留10厘米左右,促进甘蔗低位芽萌发。选择晴天且蔗地土壤干燥时进行,减少砍收损失。
田间管理。冻害后,甘蔗植株体弱,抵抗力下降,应及时施肥,如追施速效暖性有机肥、磷钾肥或草木灰,结合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复壮受冻植株,促其速生快长。气温稳定回升后,叶面喷施一次0.3%磷酸二氢钾或甘蔗专用复合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宿根蔗的破垄松蔸应比常年稍深,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当蔗行70厘米内无蔗蔸或蔗蔸已腐烂,需补苗。可就近分蔸带土补植蔗蔸,或用事先育好的蔗苗移补,保证全苗壮苗。
病虫害防治。受冻后的蔗田需及时清园杀菌。清除田间枯叶、残叶及冻死蔗秆,采用稀释500~600倍的多菌灵或百菌清喷杀,防止病虫害蔓延。对于未受冻害的甘蔗植株,天气转暖时及时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此外,还需选择抗逆、保水、促生长、防虫抗病等药肥喷施蔗株,全面提升其抗逆性和产量。
保种与结构调整。选择受害较轻、生长点未坏死且仍有青叶的田块留种,优先保留宿根蔗。若甘蔗受害较重,留种部位需适当砍低,以中段健康芽为主选种源。对于面积较少、需加速繁殖的新品种,可选择中、下部仍有叶鞘包裹的全茎甘蔗留种。同时,次年种植时应注意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抗寒品种的种植面积,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确保甘蔗种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