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坚果,绝对是零食中的佼佼者,既健康又好吃,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逢年过节,不少人都会选购一些解馋。然而,网上流传着不少关于坚果的传言,如“减肥不能吃坚果”“吃坚果能溶解血栓”“发芽的坚果都有毒,不能吃”等。那么,这些说法都是对的吗?
吃坚果会让人发胖?
坚果好吃,但很多人担心坚果热量很高,怕胖不敢吃。事实上,适量吃坚果不仅不会引起肥胖,反而有助于减肥。有研究发现,在限制卡路里的饮食中添加坚果与体重增加无关,并且体重减轻更多,胰岛素敏感性更高。经常食用坚果,尤其是核桃,与降低糖尿病风险有关。因此,坚持定期食用,大约每天一次,可以作为预防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另外,也有很多其他国内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食用坚果可以降低肥胖风险。
虽然说吃坚果益处多多,但也不宜过量。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坚果的摄入量为50克~70克之间,平均每天大约10克,换算下来大约是7~8个腰果 、7~8个杏仁、 7~8个开心果 、 2个碧根果、 一把半带壳瓜子、1个纸皮核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天不慎食用过量坚果,应适当减少当天食用油量。在挑选坚果时,应挑选原味坚果,少选择奶香味、盐焗味等风味坚果。
吃坚果能溶解血栓?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补充蛋白质、钾、钙、锌、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营养,每周适量吃坚果对健康大有裨益。
有研究显示,每天摄入24克~28克坚果的人群相较于不吃坚果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并能有效降低血脂中总胆固醇、坏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浓度。然而,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吃坚果能溶解血栓,所以不建议大家靠单一食物来治疗疾病。要想治疗和清除血栓,还应遵医嘱治疗。
发芽的坚果都有毒,不能吃?
日常生活中,由于许多发芽的食物有剧毒(如土豆),人们对于发芽的食物通常会比较警惕,这种饮食安全意识值得称赞。但实际上,部分坚果一旦发芽不仅可安全食用,其营养价值还可能显著提高。
坚果发芽后,虽然淀粉含量会下降,但其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却会有所增加。有研究显示,核桃在发芽过程中,氨基酸会从13.38克/100克增加到16.43克/100克,脂肪酸从53.39%增加到57.88%,淀粉会从10.38%减少到6.37%。同时,花生在发芽过程中,水分含量会大幅提高,矿物质含量变化不大,但总氮含量会有所增加,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也会上升。大分子物质减少,人体较容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含量提高,整体营养价值是上升的。
此外,坚果中通常含有植酸、单宁,它们是某些坚果涩味的主要来源,发芽后的坚果,植酸、单宁含量通常都会有所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常见的坚果大多经过烘烤处理,已无法发芽。消费者应避免在家中自行尝试发芽坚果,因为发芽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条件,这样的环境极易导致细菌和微生物繁殖。如果不恰当地处理,可能会导致坚果霉变,存在健康风险。
吃白果能治糖尿病?
白果又称银杏,核内有黄色果仁,味道香甜,可煮食或炒食,但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吃白果能治疗糖尿病,如果生吃或吃得太多可能会导致中毒。这是因为白果中含有银杏毒、氢氰酸、致敏蛋白、银杏酚酸等有毒成分,生吃或一次吃得太多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惊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致命,尤其是幼儿生食5~10粒白果即可引起中毒。
对于喜欢吃白果的人群而言,食用前应彻底去除种皮和胚芽,并经过煮沸处理。如果煮熟后再进行微波、炒制、烘烤,可能会对白果中的银杏毒起到进一步热解的作用,同时还会破坏白果的营养价值及感官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熟制的白果也应适量食用,建议一次别超过10粒,儿童和婴幼儿应避免食用。此外,储存方式也能影响白果内毒素含量,建议带壳在-20℃以下的环境中冷冻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