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结合5G前沿应用  助力企业云管理去中心化

2022-11-23 17:46 四川科技报记者 肖小红 4180 点击

论文题目:A Survey of Decentralizing Applications viaBlockchain: The 5G and Beyond Perspective

论文作者:岳凯峰  张媛媛  陈彦如  李杨  陈良银

获奖等次: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区块链有很多热门的研究方向,就像一片蔚蓝的大海,航海者只能确定一个航向,做好持续探索的准备。四川大学陈良银教授团队就确定了一个方向,笃定前行。在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学技术大会上,他们的论文让初涉区块链的科研人员不那么迷茫。

 见到陈良银教授,是在四川大学体育馆内,当时他正和论文第一作者岳凯峰以及团队成员张媛媛、陈彦如等学生火热地打羽毛球。得知获奖的消息,所有人都兴奋得欢呼起来。“三年多的努力没白费,证明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岳凯峰介绍,刚开始确立这个主题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想尽团队的一份力量,帮助刚刚开始接触区块链的科研人员不那么迷茫,能够少花一些时间走弯路,尽快建立对这个方向的认识和自信。

有了方向后,就是细化和推敲。团队每周都要安排研讨会,团队成员要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科研成果,不厌其烦地对每个细节进行推敲,有许多好的创新和课题都是大家群策群力,精诚合作产生的。团队会经常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作学术讲座。类似的讲座会给团队带来新思路、新点子,实实在在让研究事半功倍。

科研工作者要有良好的科研习惯。陈良银教授介绍,团队鼓励学生多交流讨论,为此特别建立了一个团队工作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记录和总结自己每天的收获和工作成果,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团队养成了每日总结思考的好习惯。”另外,团队也鼓励大家多参加体育活动,每周会组织大家打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等等。

陈良银教授团队的实验室位于川大计算机学院基础教学楼B座内,下午5点多,他的学生还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厚厚的研究材料堆成了小山。

“这篇论文从立题到成文,前后历经三年时间。”陈良银教授说,“为了这个课题我们阅读了三百多篇文献,并提取出精彩的部分,综合分析确定当前的研究趋势,这很大程度上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区块链这项新兴技术。同时,我们找了很多本领域专家进行交流和调研,他们的建议极大地帮助我们优化了研究思路。”

有一点十分重要,陈良银教授也利用这个契机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从最简单的科研报告开始写起,一直到国家级的科研项目申报及一些国际性的会议,都会鼓励学生参加,一步步建立起自信心,最后做出有价值的工作。

团队经常邀请专家来访,图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赵炼教授来访时与陈良银和梁宏斌教授的合照    

例证5G通信现实意义

“文章从5G及以上的角度出发,对区块链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最新研究进行了调研。”这是专家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之一,凸显了本篇论文的现实意义。

陈良银教授介绍,论文核心以区块链在5G通信方面的应用为例,讲的是为什么用区块链、如何用区块链、将来区块链如何发展等内容。区块链是一个十分具有潜力的技术,使用区块链可以保护人们的隐私、提高数据安全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区块链如何落地使用也非常关键,我们可以把区块链理解成一个工具箱,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使用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工具。

“区块链不一定是完全地、彻底地去中心化。”陈良银教授纠正了当前很多人的一个误区。他说,通过对区块链功能模块化的处理,各个模块解耦,可以将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运用这项技术。这篇论文也从区块链的技术结构、应用范例、区块链应用的实时性几个方面阐述了未来区块链的工作方向,指出了分布式算法与边缘计算(边缘人工智能)的结合是打造新型云安全的基础。

该项研究最大的现实意义是让我们认识到区块链应用的动机,其中对区块链的模块化处理也有利于区块链的工程实现,人们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灵活部署和应用区块链技术。另外,在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相结合的基础上,论文作者容淳铭教授发起的开源项目OpenIaC进一步规划了数据和计算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打破了现有集中式云计算服务的理论基础,推进了企业云管理的去中心化发展。

成功源于国内国际团队深度协同

“容教授,我们的区块链论文获奖了!”欣喜之余,陈良银教授当着记者的面拨通了越洋电话,为目前身在挪威的容淳铭教授报喜。容淳铭是挪威斯塔万格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挪威工程院院士。陈良银教授主导了区块链和5G应用结合的基础研究和调研工作,而容淳铭教授提出了区块链与通信应用结合的研究方向,奠定了该项研究前沿性的基础。

而现任加拿大多伦多都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赵炼则为该项研究在5G通信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专业指导意见,指明了当前5G到6G通信领域的前沿研究趋势。

除了两位海外合作者,工作于西南通信研究所的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和射电物理学博士李扬在密码学和安全研究方面提供了许多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目前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岳凯峰、张媛媛、陈彦如都参与了本篇论文核心思路的梳理和写作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国际国内团队的深度协同是论文获奖的重要因素之一,前沿科学研究的“借智借力”正成为新风尚。

接下来,陈良银教授团队将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方面发力,主攻传感网、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应用到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我们一起期待他们有更惊艳的表现。

热点推荐
HOT
潜心学术研究 引领科技创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助力川渝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和科技创新,11月23日,由四川省科协、重庆市科协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在成都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视频致辞。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出席大会并讲话。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书成,四川
讲座、讨论、对话……学术大咖带领我们走近科技前沿
由四川省科协、重庆市科协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将于11月23日在成都启幕 除了开幕式及主题报告会大会还将举办专题报告会脑力激荡 呈现科技之光 专题报告会分为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交叉学科5场,邀请优秀论文获奖代表在科技工作者集中的在蓉高校作专题报告,并和与会者进行现场交流,助大家了解各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寻找交叉学科融合创新的机会、做出更优秀的科研成果。 受疫情影响农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交叉学科专题报告会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理科专题报告会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工科专题报告会
为强化学术基础、引领学术风尚、促进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品牌,3月13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工科专题报告会在西南石油大学,大会邀请四川大学副研究员向均、四川大学教授刘百仓、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黄杨、西南石油大学博士黄泽皑、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员李振宇分别做《新型可穿戴耐用电磁屏蔽复合材料》《页岩气工业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铁负载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农科专题报告会
为强化学术基础、引领学术风尚、促进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品牌,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于11月23日共同举办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第二届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以此引导川渝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研究,营造安心、静心的学术氛围。
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医科专题报告会
为强化学术基础、引领学术风尚、促进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品牌,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于11月23日共同举办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第二届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以此引导川渝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研究,营造安心、静心的学术氛围。
直播|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开幕式及主题报告会
为强化学术基础、引领学术风尚、促进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品牌,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于11月23日共同举办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第二届四川科技学术大会,以此引导川渝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研究,营造安心、静心的学术氛围。

阅读下一篇

聚合物材料强度和韧性双提升 让新一代高端热固性树脂成为现实

论文题目:Force-Reversible and Energetic Indole-Mg-Indole Cation-π Interaction for Designing Toughened and Multifunctional High-Performance Thermosets论文作者:杨莉 李忆程 杜孟奇 朱芳华 常冠军获奖等次: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