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调控果形的“密码”

让鲜食番茄既耐挤压又香甜

2023-10-20 09:05 王延斌 翟荣惠 6697 点击

一颗多汁爽口的鲜食番茄,为何呈现圆形而不是椭圆形?为何在运输中不抗挤压?这些问题的答案蕴含在番茄基因中。

近日,笔者从山东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李传友教授团队通过破解加工番茄耐挤压能力强的密码,培育出了抗挤压、适合机械采摘的鲜食番茄,使鲜食番茄兼备硬实与香甜的优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期刊《自然·植物》上。

该成果发布后,《科学》杂志同步发表评述文章。文章认为“这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鲜食番茄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发现主管番茄外形的基因突变位点

人们将西红柿视为美味的蔬菜,可炒熟吃或生吃。但很多人不知道超市里大批量供应的番茄酱的原料并不是鲜食番茄,而是加工番茄。

李传友表示,加工番茄和鲜食番茄在种植和采收方式、外形、口感等方面有诸多不同。比如,加工番茄小、呈椭圆形、皮硬,鲜食番茄呈圆形,表皮薄而软;在口感上,加工番茄皮厚肉实,鲜食番茄则多汁爽口。

据了解,番茄起源于中美洲。早在1955年,美国番茄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了椭圆形、抗挤压的品种,并将其命名为roma,即罗马番茄。

美国专家之所以能选育出椭圆形番茄,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主管番茄外形的基因突变位点。这个突变位点业内称之为“Fs8.1”,位于番茄第8号染色体上。通常一个位点有不同的基因型,该位点正常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写作“FS8.1”,突变型等位基因写作“Fs8.1”。正是Fs8.1使番茄果实形状由野生的圆形变成了椭圆形,增强了果实的耐挤压能力。该位点的育种应用实现了加工番茄从传统的人工采收到机械化生产的重大变革,也拯救了当时的加工番茄产业。

同时,Fs8.1的发现也为科学家们打开了研究的新天地。经过几十年探索,科学家们摸清了FS8.1基因的大概位置。这些初步定位,为李传友教授团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不过,Fs8.1究竟是如何调控番茄果形的?这个突变位点能否应用于鲜食番茄的育种,提高其耐挤压性,使其实现机械采摘?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答。

有望给鲜食番茄产业带来改变

在实验室里,李传友团队将两个品种的番茄进行杂交,播种了1.4万余颗种子来研究分析Fs8.1在不同遗传材料中的分布,最终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分离得到FS8.1基因。

“FS8.1基因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野生和栽培的番茄中,主要功能是抑制子房壁细胞(后期分化为果皮的细胞)增殖,控制细胞生长。所有现代加工番茄都含有Fs8.1,表明Fs8.1在加工番茄育种的进程中受到了选择。”李传友说。耐人寻味的是,该优异等位基因并不存在于鲜食番茄中。

在野生型鲜食番茄中,FS8.1基因在子房壁中高表达,在中柱中低表达,所以子房在各个方向上生长均匀,从而形成圆形果实。而在突变体中,Fs8.1对子房壁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大大削弱,使细胞在一个方向上更快生长,果实就成为椭圆形。

令人欣喜的是,Fs8.1没有影响果实成熟和果实质地,只是让番茄耐挤压能力显著增加。接下来,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两种人们日常食用的圆形番茄中敲除了FS8.1和SP(控制株型和果实成熟一致性)两个基因。结果,这些番茄开花成熟后,结出的果实也像加工番茄一样成为椭圆形。

为验证敲除FS8.1基因后番茄果实的耐挤压能力,科研人员利用机器压扁了近150个番茄,测量它们的崩裂点,结果这些番茄显示出了足够的韧劲儿。而且,实验和口感都表明,敲除FS8.1基因后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主要有机酸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目前市面上的鲜食番茄基本是提前采摘,在没有熟透时被摘下,被小心翼翼放进纸箱里,经过几天流通到市场上时,正好呈现出最鲜亮的红色。如果完全成熟时再采摘,除非就近销售,否则损果率太高,经济损失巨大。

中国番茄总产量目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常年种植面积1600万亩,产值1600亿元。李传友将番茄的投入产出比与几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进行对比,发现番茄每亩纯收益是土豆的6倍、甘蓝的8倍、玉米的18倍。

“我们期待这种株型紧凑、果实耐压力更强、成熟一致性更高且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鲜食番茄,能为这个产业带来改变。”李传友说。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秋冬季节,设施黄瓜如何科学施肥?

为加强对秋冬季作物科学施肥的指导,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提出了秋冬茬设施黄瓜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施肥原则设施黄瓜的种植季节分为秋冬茬、越冬长茬和冬春茬,意见针对其生产中存在的过量灌溉和施肥,施肥比例不合理,施用的有机肥多以畜禽粪为主导致养分比例失调和土壤生物活性降低,以及连作障碍等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养分吸收效率下降,蔬菜品质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