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发挥优势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培育和发展具有战略创新能力的特色农业产业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八月瓜产业作为新兴特色农业产业,经过我省科研人员勠力攻坚,已成为乡村振兴和成渝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后起之秀”。
一个物种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八月瓜作为中国本土食药油赏同源的综合性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未来“川果”大军中的新兴产业,扮演着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角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创新发展八月瓜产业,选育出更优质的八月瓜品种,做强八月瓜品质,做大八月瓜产业链,全力将八月瓜开发成为可以造福中华民族的植物资源,成为八月瓜产业发展的目标所在。未来,我省将以“一盘棋”的思路,从顶层设计全面做好八月瓜产业的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将八月瓜产业培育发展为扛起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旗帜”。
破与立
培育战略性“三农”新产业 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
落户四川,八月瓜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近日,记者走进四川农业大学崇州现代农业化园区八月瓜研究中心,对八月瓜产业、市场、科创、发展等进行了采访。
据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罗培高介绍,八月瓜,学名三叶木通,是一种多年生野生植物,富含多种游离氨基酸,甘甜可口,是新一代的食疗性水果。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直线攀升,种植前景十分广阔。但要想发展成为四川省重点培育的“三农”新兴产业,还必须要下好这盘振兴乡村的“先手棋”。
如何破解八月瓜落地乡村的困局?瞄准了八月瓜市场前景,在进入八月瓜专项研究之前,罗培高和他的科研团队曾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番调查。从外部客观条件看,我国农村有着广袤的发展空间,发展林下种植空间大,这为八月瓜发展,创造了土壤空间。从内部自身条件看,八月瓜不“娇贵”,只要不积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栽植,管理、技术成本也相对较低。
让人惊艳的是,八月瓜附加值还特别高,果肉可以做成冻干粉,纯果皮则可做成茶,堪称“全身都是宝”。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他们选择产业的最强卖点。“无论从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八月瓜产业都有其优势。”罗培高说,目前全省有90余个县区有八月瓜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仅野生八月瓜资源就超过了3亿公斤。这个数据“不简单”,也让八月瓜产业在“川果”大军中,逐渐“立”了起来,更是八月瓜走深、走实、走远的基石。
罗培高教授(中)与团队查看八月瓜长势
据悉,从2015年投入研究以来,6年时间,罗培高及其科研团队经历了引种培育、初步加工及产业整合的3个阶段,并打造了我省乃至全国的八月瓜产业原始科技创新中心高地,建立了国内首个八月瓜种质资源科技资源共平台,并创新探索出“标准化栽培与种养结合、林下仿野生栽培、乡村振兴与农旅结合”的种植模式,希望能将八月瓜打造成为我省支柱型农业产业。
做足了八月瓜前期发展的深功夫,摆在罗培高及其团队面前的“必答题”也随之而来。这对于潜心研究的罗培高教授而言,早已心中有数。近年来,他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根据八月瓜产业发展特色,把“破”与“立”有机结合起来,在饥饿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壮大,在壮大中求繁荣,助推八月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质与量
以“鼎新”带动“革固” “四全三链模式”协同破解“卡脖子”难题
质量是八月瓜生存之本,打造符合市场的高质量的八月瓜是罗培高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核心。罗培高深知,只有做好质与量两者的叠加,以“鼎新”带动“革固”,充分发挥出1+1>2的效应,才能在全国八月瓜行业中牢牢占据主流位置。
谈到四川八月瓜产业的质与量,罗培高教授有底气。这份从容的底气来自于6年多时间对八月瓜精心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据罗培高介绍,多年来,他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了八月瓜的安全性和食用价值,并形成了大量的报告送相关部门。
2018年6月1日,经四川省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八月瓜》(DBS51/005-2018)。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八月瓜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意味着四川最先拿到了八月瓜走向加工市场的“通行证”,今后可以合法将八月瓜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虽然四川比贵州晚10余年发展八月瓜产业,但我们却在全国率先发布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八月瓜》(DBS51/005-2018)。”罗培高说,这是对我们所有科研人员努力付出的一种肯定,也给今后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皮太厚,籽太多”这是大众对八月瓜的共识,也是八月瓜上市最大的阻力,更是八月瓜目前发展最关键的“卡脖子”难题。作为全国八月瓜产业科研方面的“佼佼者”,罗培高及其团队通过建立全国最大的八月瓜种质资源库,从根源上解决“卡脖子”难题。
“一共是1447个野生八月瓜品种,共2000多份原生种质资源材料,每一株都是我们跑遍全国各地的山间地头找回来的。”采访间隙,罗培高指着基地不远处的资源库说,每一份材料的收集,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还要花费平均1500元的经济成本。这里共有29个八月瓜品系,经过一步步科研,选出4种品系进行集中攻坚科研。
据罗培高介绍,野生八月瓜籽多肉少,可食用部分只占16%-18%,而培育出的4个新品种已经突破30%。此外,针对野生八月瓜易发的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等,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抗性,让八月瓜品质和商品性得到了提升。采访当天,国家林草局正组织专家在基地内开展4种品系的资格审定。目前结果已出,其中3个品系已通过评审。
“目前我们已经培育出同源四倍体八月瓜,通过与原有的二倍体八月瓜进行杂交,有望培育出无籽的三倍体八月瓜品种。”据罗培高教授透露,八月瓜一旦实现无籽,其商品性和口感将实现质的飞跃。
纵观八月瓜发展的“时间线”,我们也能清晰感受到四川八月瓜蓬勃发展的脉搏。对于罗培高而言,四川八月瓜能够“逆袭”成为全国八月瓜行业的“翘楚”,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四全三链模式”(全学科链深入,全价值链挖掘,全产业链创新,全适生区域辐射,以价值链催生学科链,以学科链推动产业链发展,以产业链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全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集中发力。作为核心组织架构,该模式成为了四川八月瓜产业发展的“点睛之笔”,助力产业“量质”双升,引领产业向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融合协调发展。
喜与忧
“起点更高”“方向更明” “五个一”模式分层助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八月瓜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历史舞台上,必将万丈光芒。四川将八月瓜产业发展作为“三农”产业后起之秀,正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规划的标准,全力以赴,将其发展为乡村振兴的区域特色产业。
凭借着多年的八月瓜科研经历,罗培高也将科研目光投向了八月瓜全产业链的发展。在罗培高看来,可喜的是,目前在国外,欧美少数国家已经将八月瓜作为观赏植物进化庭院美化装饰,而日本和韩国将其药用植物和水果作物并分别列入了《国家药典》和《水果目录》。而目前,我国是唯一同时开发利用其食用、药用、果用和观赏价值的国家。
利用并开发好八月瓜的油用价值,既是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的号召,也是八月瓜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据罗培高介绍,除了作为食用和药用,八月瓜种子含油量超过40%,脂肪酸种类丰富营养均衡,是天然的1:1:1植物调和油。而目前,配套的八月瓜油生产加工技术已经相当完善,这为八月瓜油用价值开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硬”条件。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发展八月瓜产业,绝不是“单打独斗”,罗培高及其团队也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学院、企业和科研人员等。其中,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便是其中之一,对于该学院而言,研究八月瓜也有多年时间,并长期与罗培高教授团队保持合作。双方希望,未来,在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研学科普等领域通力合作,下足深功夫,为八月瓜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天空。
在罗培高看来,多年前,我们所提的“农村包围城市”形势,在今天的市场面前,应该是“大城市引领大农村”的现状。目前八月瓜已在四川生根发芽,但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城市的消费端,去激发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八月瓜产业的发展,让一三产完美链接。而在推动八月瓜产业发展历程中,罗培高还创新推出“五个一”,即一名教授指导一个创新团队,聘请一批专家,培育一批企业,服务一个产业集群,分层次助推产业各环节的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融合的绿色发展道路。
“有喜当然就有忧。”罗培高感触地说,眼下,全省八月瓜产业正向着利好关系发展,但让他更愁心的是,八月瓜产业发展缺乏稳定的团队、经费、场所作为支撑。没有这些稳定支撑,很多资源就会流失,给八月瓜产业的发展造成损失和伤害。他希望,从政府层面能给八月瓜产业提供政策、资金、条件等方面的支持,让八月瓜能正式列入特色水果目录、木本油料目录、稻地药材目录、鲜活农产品目录,加入“川果”大军行列,给八月瓜产业的发展人员吃下“定心丸”,名正言顺发展产业。
奋楫恰当时,风正好扬帆。面对新时代发展机遇,下一步,八月瓜产业将紧扣“农”字出实招,立足特色,发挥优势,紧跟产业发展的潮流,锚定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八月瓜行业的制高点,推动全省八月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星星之火汇聚成光,把四川八月瓜产业推向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