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川东天气宜人,记者一行走进广安市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有幸与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同行,在农业园区陈丽娟(兼营解说员)的陪同下,一路走一路看,听着她热情洋溢介绍,记者亲历并见证着示范区欣欣向荣的崭新面貌,乡村真是醉美宜人怡心。
乡村一角
该示范区位于武胜县东北部,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辖涉3个乡镇65个行政村,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9.6万人。岳武路、国道350线、遂广高速穿境而过,区域内设有S18遂广高速飞龙服务区和飞龙收费站,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据了解,近几年来,示范区秉承“产村相融、三产互动”的理念,突出“诗画田园慢生活”主题,围绕“建设全国一流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目标定位,按照“三园一基地”(标准甜橙园、蔬菜园、花木园和优质粮油基地)的产业布局和“一城一镇多新村”(白坪—飞龙旅游新城、三溪商贸新镇、多个新农村综合体和新村聚居点)的镇村体系,推进“五大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积极探索在全国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
截至目前,示范区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4个,发展柑桔(含柠檬、大雅)基地2万余亩、蔬菜基地(含复种面积)1.5万亩、粮油基地2万余亩、花木基地0.5万亩;建成花样年华、橙海阳光、丝情画意等6大景区和爱情庄园、竹丝画帘展馆、下坝记忆等20余个景点;建成红梅新村、甜橙新村、张家院子等新农村综合体4个、新村聚居点18个、特色院子6个,改造传统院落4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院、警务室、文化广场、农家超市等配套设施完善。努力建设成为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乡村,致力打造成产业融合发展区、生态宜居样板区、农耕文化传承区、社会治理示范区。
据介绍,示范区年游客接待量12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约3亿元,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形成,农民增收渠道得到拓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左右。
目前,该示范区已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乡村振兴先行区、中国农业公园、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荣获了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2019四川省旅游景区满意度50强,纳入了四川省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示范区建设实践入选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在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交流。同时,飞龙镇创建成为省级生态乡镇;飞龙镇卢山村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高洞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宜居村庄”,白坪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三溪镇观音桥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川省十大幸福美丽新村”。
卢山村域
——乡村旅游度假区让人流连忘返。
据陈丽娟介绍,位于示范区的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振兴先行区、中国农业公园、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此旅游休闲。
度假区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理念,按照“一心八点两廊一环多片”的布局,建设“五感”“五能”绿道,串联起文化院子、绿色园子、生态池子、景观林子、游乐坝子,致力为游客提供“诗画田园慢生活”。同时,为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要求,度假区打造了花样年华、橙海阳光、丝情画意、四季花海、开心农场、金色大地6大景区。2017年底还投入营运了运动中心、骑跑基地,竹丝画帘展馆、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朝门院子等20余个景点。
为了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互动感,度假区不断拓展武胜甜橙和大雅柑、武胜剪纸、竹丝画帘、礼品西瓜等10余种特色产品,提供水果采摘、农事体验、乡村骑游、花木观赏、健康养老、餐饮住宿、院落文化展演等服务体验项目,精心编创并常态化开展院落文化展演和“乡约武胜”实景剧演出。除此之外,度假区还成功举办全国BMX小轮车自由式联赛总决赛、“韵动中国·乡约武胜”马拉松赛、四川省自行车联赛、四川省创意农业精品展、武胜县乡村旅游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实现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以上,是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竹丝画帘
高家院子
——来客坝子·共享田园社区。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名字取意“来的都是客”,表达了武胜开放迎客、热情好客的情怀。该社区是武胜县贯彻落实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精神,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做法,在农业专家指导下,用好用足农村承包土地、宅基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打造集运动、休闲、娱乐、生产、田园生活为一体的农文旅体综合体的尝试和探索,致力打造本地居民与外来客人、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留守人员与外出人员、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共建共享“诗画田园慢生活”的平台。
该社区位于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柳树村、莲花坪村,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以“乐活田园·共享乡村”为主题,由农投公司和川渝地区涉农行业协会、工商资本企业、乡贤共同出资建设。目前,已建成骑跑基地、运动中心项目,新建成梦田花海项目,乐活公园正在建设中,计划建设乡野民俗、周末工坊、共享厨房、新华云农庄、自驾车营地项目。值得一提的是,骑跑基地项目中的小轮车基地是国内首个达到奥运会比赛标准的固定式小轮车基地,并于2018年成功举办了全国BMX(自行车越野)小轮车自由式联赛总决赛,现为国家队、四川省队小轮车赛训基地,小轮车队伍常年在此驻训。
——红梅新村章显红岩文化。
红梅新村系《红岩》小说作者杨益言的出生地,是依托红岩英雄文化新建的旅游新村,占地68亩,集中83户300余人。分为游客中心、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公共服务中心、新村4个功能区。新居特色鲜明,突出川东北民居特色和地域特点,配套停车场、文体广场、卫生室等公共设施齐备。
该区红色文化充分彰显。已建成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新村节点布置红岩英雄雕塑、红岩诗词等,是红色革命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建成规划馆、游客中心、园区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增强旅游接待和服务功能。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在全县率先启动农村产权确权、农村金融改革,建立产权交易平台,试行土地经营权、林权、房屋产权抵押等金融项目,农民筹资自主创业更加灵活,激发新农村建设活力。
——甜橙综合体川东特色观光体验区。
甜橙综合体位于武胜县飞龙镇高洞村,占地面积90亩,新建农房115户,集聚村民460人。分为橙意商业街、观光体验区、川东特色居住区三大功能区。橙意商业街建有农夫集市、乡村客栈、书吧、音乐吧、咖啡屋、5D影院等店铺20余家;观光体验区建有柑桔博览园、甜橙体验园、甜橙广场、桔子红了酒店等;川东特色居住区建筑彰显川东民居特色。
该村按照“产村相融”的要求,围绕新村聚居点建成1000余亩优质甜橙基地,配套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生态水果品牌。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甜橙产业大户为主体,组建甜橙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利益共同体,增强橙农对自然和市场风险抗御能力。
突出“财政、村集体、农民”三增收。以村集体组织为平台,统一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规模流转土地900亩,引进业主发展特色增收产业,通过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劳务报酬等途径带动农户增收;通过村集体统筹农户闲置资产,利用空置房屋发展乡村客栈、特色农家乐,实行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招租,一体化经营,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增加集体性收入;以村集体为主体,组建高洞村旅游服务公司,经营停车场、农夫集市、自行车驿站等集体资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万元大关。
——乡土产业竹丝画帘促增收。
中国竹丝画帘发源地在飞龙镇卢山村张家院子,因此,在示范区核心区域开办了武胜县竹丝画帘生产基地,设有竹丝画帘展馆、画室、刺绣室等功能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被上海世博会指定为民族特色参展品,年销售竹丝画帘3万余幅,实现产值近千万元,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据介绍,竹丝画帘起源于清康熙年间,用本地慈竹作为制作原料,用民间传统工艺将慈竹抽丝,用蚕丝编织成帘作为画卷,在上作画刺绣,成品薄如细布、光滑柔软、可卷可挂、秀雅宜人。2000年,竹丝画帘发源地飞龙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竹丝画帘)”。近年来,飞龙镇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契机,坚持产村相融,一三互动的发展思路,深度挖掘竹丝画帘文化,成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竹丝画帘生产基地,采取“支部+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全面恢复竹丝画帘生产,“农忙忙活、农闲绣画”蔚然成风,竹丝画帘已经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7年卢山村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人均纯收入18654元。在乡村旅游取得了蓬勃发展的2020年,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以上,农民年均旅游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卢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
一路走来美景胜收,乡村振兴示范先行区,收入稳定社会安全,给一方人民带来了富裕、带来了幸福、还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