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退休半年,眉山市青神县西龙镇金花村的市人大代表徐志祥依然没有放慢他为民服务的脚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何解决?村里引进的茶加工企业如何落地投产?有关茶业用电用气的人大代表建议落实得如何?这些问题仍被他时时关注。
徐志祥扎根基层21年,从支部书记到县人大代表,再到市人大代表,他始终关注着民生问题。作为人大代表多年,他围绕交通、医疗、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调研,并提出了30余条人大代表建议,包括《关于在青神观金段增设成乐高速出口的建议》《关于管好用好闲置国有资产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医疗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解决茶叶加工用电用气实行同步、同网、同价的建议》等。
他,带着村民收入翻了几番
在青神县西龙镇金花村,当地老茶农都清楚记得“20多年前,我们种的是老川茶,直到徐志祥引进来了新品种,我们收入才翻了几番”。
20世纪末,金花村很多困难家庭难以维系基本生活,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委甚至处于“负资产”的状态。2003年,在金花村土生土长的徐志祥放下自己的茶厂生意到村“领头”,挑起了村委会主任的重任,也成为县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为人民。”上任之初,徐志祥把“强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凭借其在茶叶经销领域的丰富经验,徐志祥利用金花村的生态优势和邻近“茶叶大乡”夹江县原梧凤乡的地理优势,结合自身渠道资源,引进新品种,推进茶叶产业转型。
在他带领下,村里召开了村民大会,宣传品种改良的好处,并组织了村民代表、村委会委员多次前往四川省农科院在雅安市名山区、乐山市夹江县等地学习考察,了解高效益茶叶品种,提高农户退老改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4年年初,金花村种下第一批新茶5万株。到2006年,村里300亩老川茶茶山全部完成了改种。
他,打通产业发展梗阻
这些年里,徐志祥养成了常去茶山转转、常跟茶农聊聊的习惯,一方面动员村里还在迟疑的农户种茶,发展壮大金花村特色茶产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倾听群众呼声,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让更多好政策惠及百姓。在金花村的带动下,西龙镇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茶农。到2015年,金花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3000余亩。
尽管已经引进了优质品种,但是村里的茶叶却陷入了卖不上价、下树率不高、销售价格低的尴尬局面。金花村地处县城最西端,辖区面积9.1平方公里,山地多,受此影响,交通长期滞后。由于道路不畅,大型车辆难以进入,茶叶销售全靠茶农肩挑背扛,不但路途艰辛,茶叶还常常被压价。
“好茶难出山!”回忆起几年前的情况,徐志祥感慨良多,“修路,突破茶产业发展瓶颈,依靠手里的茶园增加收入,一直是群众的热切期盼。”
2016至2019年,已是眉山市人大代表的徐志祥,连续四年在人代会上提出“在青神观金段增设成乐高速出口”的建议。经多方争取和协调,2019年5月,成乐高速扩容(青神段)及连接线项目启动建设;2021年9月,成乐高速扩容(青神段)及连接线项目正式通车,4.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连接线穿村而过,开车到成都、乐山的时间分别缩短到80分钟、30分钟。
“进村收茶的茶商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就有几十个茶商来收购,不用出村,在家门口就可以把茶鲜叶卖出去了。”茶农刘术琼说,除了像她这样直接将茶鲜叶卖给茶商,村里也有年轻人自己炒茶,通过快递公司上门收货,将茶叶发往全国各地。
他,催生特色产业蝶变
如今,金花村茶叶种植面积已有4000余亩,全村超过95%的农户参与种植,辐射青神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约5万亩,年产茶鲜叶2.3万吨,2023年实现产值3.6亿元。
虽然规模上去了,交通也畅通了,可西龙镇的茶鲜叶收购价格还是比周边县低。徐志祥算了一笔账,按每亩摘茶鲜叶2000斤来算,青神县1亩茶要比周边县少卖1万元到4万元。“夹江县有40多家茶叶加工厂、合作社,而我们县的茶产业发展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没有一家像样的茶厂。”
徐志祥利用以前的渠道,联系省内外茶企“茶农直接跟企业交易,少了中间收购商周转一圈,价格自然就可以高起来。”
2023年9月,两家茶企到西龙镇考察,并签订了“意向协议”,最终却均未入驻。
“在金花村,茶企执行0.88元—1.1元每度的工业电价,而周边县茶企则享受不到5毛1度的农业生产电价,人家凭什么来这儿?”徐志祥找出了问题所在。2024年1月,徐志祥将《关于解决茶叶加工用电用气实行同步、同网、同价的建议》带到眉山市人代会上,希望让眉山茶叶加工企业和周边企业在同一起跑线竞争,更大力度扶持茶企业培育壮大,更好招引一批有带动力的市外优质企业来眉投资发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眉山市发改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先后4次会同电力公司、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市人大代表徐志祥进行座谈会商。经协调,自2024年4月1日起,眉山全市的茶叶初加工用电均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同时,进一步推动政企协商,探索多种气源保障,以降低茶叶加工用气成本。
“希望青神县绿色食品产业园早日建成,联农带农的各类茶企业早日落户,老百姓的农产品不出村就能卖个好价钱!”关于未来,徐志祥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