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是我国冬春蔬菜、高原夏秋蔬菜的优势产区,也是重要的设施蔬菜产区,面积约占全国设施蔬菜的20%。长江流域气候温和,降雨量充足,作物易发生害虫。由于设施蔬菜生产收益高,害虫发生后,普遍存在农户滥用或过量施用化学农药的现象。
本文针对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害虫的发生特点,就如何提升设施蔬菜害虫防控水平提出建议。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害虫的发生特点
1.设施蔬菜生产种类多样,害虫种类繁多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生产种类多样,主要包括茄果类、瓜类、绿叶菜类。随着蔬菜品种、种植年限增加,害虫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同类型蔬菜上的害虫均可在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上发生为害。据报道,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生产上常见的害虫包括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烟青虫、瓜绢螟、斑潜蝇、豌豆潜叶蝇、粉虱、蓟马、蚜虫、黄守瓜、小猿叶虫、黄曲条跳甲、小地老虎、蛴螬、蝼蛄及螨类等。此外,长江流域局部产区塑料大棚蔬菜蜗牛发生率也极高。
2.设施与露地蔬菜害虫种类相似,优势种类明显
长江流域园艺设施类型包括塑料大棚、塑料中棚、小拱棚、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等,其中塑料大棚、塑料中棚是目前长江流域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棚型。长江流域水分充足、湿度大,很多园艺设施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害虫易侵入。
一般情况下,设施栽培隔离条件相对较好,大型害虫不易发生,但小型害虫如烟粉虱、斑潜蝇、蓟马、蚜虫、螨类等为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的优势种群,发生量远大于露地蔬菜。并且,在特定地区或环境下,部分中型或大型害虫也会成为优势种群。此外,瓜绢螟在南方各省均有分布,并且由偶发性上升为夏秋瓜类的主要害虫,在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瓜类上发生严重。
3.设施蔬菜害虫的发生为害加重,为害期延长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以春季提早、秋季延后栽培为主,在露地蔬菜受低温影响而休眠越冬或迁移的害虫,在设施蔬菜中发生为害加重,为害期延长。小菜蛾原是春秋型发生的害虫,现演变为周年发生。应用推广遮阴网等降温设施栽培的蔬菜,7月至8月高温季节仍有小菜蛾发生,冬季设施蔬菜叶菜类也会受小菜蛾为害。甜菜夜蛾、瓜绢螟等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发生加重,为害期延长。
4.设施蔬菜害虫抗药性水平高,防控难度大
由于设施栽培的特定环境,蔬菜作物上害虫的发生世代多且世代重叠严重。因此,设施蔬菜的农药用量大,施药频繁,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加。相比北方蔬菜产区,南方蔬菜产区田间害虫对常用药剂抗性上升更快。目前,已报道的抗药性水平较高的蔬菜害虫在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上均有发生,且是主要害虫,包括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桃蚜、瓜蚜、烟粉虱等。由于设施蔬菜生产长期单一依赖化学农药,加上使用化学农药不合理,蔬菜害虫的抗药性进一步加剧,而害虫抗药性造成田间防控效果明显下降,防控难度也随之增大。
提升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害虫防控水平的现实途径
1.因地制宜建立设施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长江流域园艺设施类型、蔬菜种类繁多,周年茬口模式多样,很难形成有效的设施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因此,结合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设施类型、蔬菜种类和茬口变化,因地制宜建立区域性的设施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是提升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害虫防控水平的前提。
可以结合“一村一品”建设等,规划设施蔬菜生产,总结当地害虫防控经验,吸收轻简化新技术和新产品,兼顾“技术可行”和“效益可行”,发展配套的、易于推广的设施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例如,在设施蔬菜基地开展设施旱生蔬菜、设施水生蔬菜或水稻等水旱轮作,既可提高产量和效益,又能治理连作障碍并减轻害虫发生。
2.加强设施蔬菜害虫识别、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
蔬菜害虫的种类鉴定和为害症状识别,设施蔬菜害虫绿色防控的专业性较强,种植人员接受培训后才能掌握并运用。害虫鉴定错误,会导致防治失效;不熟悉为害症状,会错过最佳防治期;害虫防控技术模式掌握不熟,防治效果不能充分发挥。
同时,基层获取新产品、新技术的信息途径复杂,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导致植物保护相关信息量过大、信息科学性不易判断。因此,正视蔬菜生产者植保专业知识缺乏的现实,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等,加强长江流域设施蔬菜生产从业人员的蔬菜害虫识别、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向其示范设施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是提升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害虫防控水平的根本保证。
3.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和农药经销从业人员的作用
长江流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经营主体缺乏技术人员或技术人员缺乏植物保护专业知识,因此,农药经销商、植保专业化服务人员在实际蔬菜害虫识别和防控指导中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规范农药经销商和植保专业化服务人员队伍,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调动其参与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落地的积极性,克服基层专业技术力量和推广力量不足,是提升长江流域设施蔬菜害虫防控水平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