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建设紧密型医共体 创新基层帮扶模式

2024-12-24 22:12 廖小兵 秦俭平 赵建霞 1291 点击

2019年广安市广安区被纳入全国500个、全省37个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市、区)。2020年初,启动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按照“龙头带动、城乡一体、资源集约、技术共享、管理同质、发展同步”总体目标,组建了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医院的紧密型医共体,覆盖区妇幼保健院及22家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打通政府部门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围墙”,构建“服务管理利益责任一体”的治理架构和运行机制,医共体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各展其能、三级联动,形成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共体新格局。2021年斥资近3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区健康信息“一张网”平台。同年该区医共体建设经验在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专刊刊登。2024年1月,广安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经验在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专刊》刊登后,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经验还在新华网做摘要展示,并入围“2024健康中国实践典型案例”。

围绕“服务同质”,统筹资源,建设优质资源共同体

广安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延林在审核远程诊断    

对广安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延林来说,现在他的工作不但要审核本院的影像诊断,还要审核各基层卫生院上传的影像,工作量大大增加。原因在于2022年建成医共体后,推行统一资源管理,建立了统一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远程会诊等六大业务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刚刚正在审核的一个CT影像远程诊断,是石笋镇卫生院上传的,经诊断为肺气肿、肺部感染。现在每天要远程诊断基层医院的病人有60个左右。”刘延林介绍。

围绕“服务同质”,广安区统筹医疗资源,建设优质资源共同体。除统一资源管理外,还统一人员管理、业务管理。医务人员根据能力素质在医共体内拉通使用,柔性流动,破除人员的单位限制。统一医疗业务管理。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自2021年起,医共体牵头医院(广安区人民医院)已成功组建35支专家团队(8批次94人次),以“全脱产”的方式长期驻扎在各中心卫生院。累计下派科主任32人次到乡镇中心卫生院担任业务副院长,以统一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累计下派高年资医生29人次,护士长11人次,护理骨干22人次负责指导基层医院科室医疗业务、医疗质量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等工作。

广安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医生、护士长下派到花桥中心卫生院指导医疗服务    

围绕“共建共享”,明确建设路径,搭建服务共同体

“现在有了这个医共体信息平台,健康信息一目了然,很便民。”前不久,市民廖先生首次到广安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医生打开医共体信息化平台输入姓名就查到了廖先生的检验信息、健康信息,不到3分钟为其开了处方。“如果没有这个平台,起码要慢10分钟才能就诊完毕。”

廖先生的方便源于广安区以推进医共体信息体系“标准化、协同化、平台化、场景化”四化建设为核心,致力提升医共体服务能级“便民、强基、惠医、优政”四大能力,支持广安区人民医院筹集资金3000万元牵头建立了全区医共体信息化平台。

广安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斌介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效建设一体化医共体信息平台,可以推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互享。对各成员单位既有信息化基础进行升级改造和新增赋能,打通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现有业务系统(如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等),将全区的医疗数据汇聚并结合病历质控、合理用药系统,有效地组成了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闭环工具,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各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目前,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和完善625008名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各级医师调阅患者健康档案11690人次。区域影像中心实现影像检查技术和诊断标准统一,影像数据标准化和影像检查结果“真正互认”,2022年以来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检查检验6818人次、远程影像诊断70516人次。

此外,还建立医共体微信公众号,群众可在手机端实现区内24家公立医疗机构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检查检验报告、个人健康档案、电子票据、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线上健康咨询、满意度评价等。已累计实现微信挂号服务537034人次,微信缴费服务126290人次。2024年,四川省卫健委领导2次在全省医共体建设大会上推荐该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经验。

围绕“互联互通”,形成长效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

前不久,广安区花桥中心卫生院在为病人伍某做手术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因为硬件设施不允许,需要及时转入上级医院手术才能确保手术成功。医院院长周俸民赓即通过医共体信息平台转诊系统与区人民医院相关科室联系,同步上传病人病历资料,让相关科室提前做好手术准备,确保病人送达后走绿色通道及时成功手术,让病人逃过一劫,术后感激不已。

周俸民介绍,手术的成功源于广安区围绕“互联互通”,形成长效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落实。

南浔区援派的医生(左)在花桥中心卫生院查房    

该区各医共体成员单位严格执行《医共体分级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规范转诊程序,畅通转诊绿色通道,严把转诊指征,引导群众合理有序就医,累计实现双向转诊20930人次。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借助远程会诊系统、音视频设备等技术手段,可快速组织医疗专家共同对病患进行远程病情分析、诊断,乡镇卫生院患者可通过远程会诊指导得到良好救治,2022年以来牵头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118人次的远程会诊服务。卫生人才上下联动。牵头医院下沉团队在成员单位开设联合门诊5个,加入家医签约团队9支,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让患者能就近得到有效治疗。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送89人次医疗业务人员到牵头医院免费进修、学习,增强其人员技术水平,留住患者。

广安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在进行CT影像远程诊断    

据广安区卫健局局长张伟介绍,下一步,广安区将围绕“区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构建“一大五小”体系。以广安区行政区为1个大网格,组建区域紧密型医共体,以花桥片区、石笋片区、悦来片区、恒升片区、协兴片区为5个小网格,组建片区医共体分中心。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邻水县:冬日“耕”新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让“碎田变整田,小田变大田”,是大力发展机械化作业的基础,更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长远目标。连日来,在广安市邻水县兴仁镇银燕村、明星村等地,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开足马力平整土地、开挖沟渠……成片平整的高标准农田已现雏形。“目前,我镇正抢抓晴好天气,组织施工队加快施工,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按期完成。”近日,邻水县兴仁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林小华向笔者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重点围绕土地平整、农渠开挖、田间道路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