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今年3月20日村“两委”换届后,战斗村的许庆林一肩挑起村支书兼村主任的重担,虽已有十多年的村支书工作经验,但第一次既当村支书又当主任的他感觉工作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了。
此次村“两委”换届有何新变化,组成的新班子较往年有何不同?初“挑”村支书和村主任两大重任,如何“挑”,村里发展怎么搞......带着一系列的问题,6月1日,记者专程来到大龙镇战斗村,对该村“一肩挑”书记许庆林进行了采访,听他计划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心里话。
干部年轻化工作效率更高了
1996年,从外地回乡的许庆林在大龙镇场镇开餐馆,第二年(1997年)作为致富带头人在村上入党,2004年便当上了原战斗村的村支书。这一当就是十多年,去年5月,大龙镇果坝村和原战斗村合并成战斗村,许庆林继续担任(合并后的战斗村的)村支部书记。
谈起此次换届“一肩挑”,许庆林直言,这次换届感觉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村干部的年龄更年轻化了。他说,“在原战斗村和果坝村合并之前,我们原战斗村的常职干部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这次换届年龄大的都换下来了,现在合并后我们的4个常职干部平均年龄在39岁,而且学历也比以往更高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更足,思维更加活跃,工作方式更加灵活高效,而且在软件资料的操作上也比以往强很多。”
履新两个多月以来,许庆林深有感触,“我觉得现在做软件资料更容易了,和原来比效率更高更快了。村班子4个人中,最年轻的只有25岁,而且都是大专生,其中有一个正在读大专函授,整材料的事交给她们就省心多了,她们的文化跟得上、电脑也整得好。原来村班子成员都是60多岁的,每当要交什么本本册册的时候,都是他们自己先手抄好,然后去镇上找政府站所室的年轻同志帮忙,电脑操作这些都不会。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会电脑,而且效率很高,有时候在外面接到需要交什么材料的通知,她们在手机上都能操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当农村干部十几年,给我的感觉就是腿要勤、多跑路,对老百姓要真心对待,真正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许庆林坦言,只要真心对待老百姓,想方设法为村民谋取更多福利,带动他们增收致富,就一定能换来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就一定能做好村上工作,推动村上积极向好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手抓
好班子,新面貌。如何在任期内带动本村群众增收致富,带领好全村的乡村振兴,许庆林心中已布好蓝图,他表示要从加大产业发展力度、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个方面入手,持续有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首先要有产业,首先把现有的龙安柚和开花水果巩固好、管理好,提升品质。”许庆林介绍说,“全村流转土地1600亩,发展农业产业龙安柚面积1000亩(集中分布在6、7、9、10、11组)、桃李开花水果面积600亩(集中分布在2、3、4、5组),下半年还将再栽种400亩。同时,发展东西部扶贫湖羊养殖(集中分布在5、6组),湖羊年存栏400余头,农业产业和农旅融合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产业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带活村集体经济,同时也能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许庆林告诉记者,战斗村现有100多人常年在产业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能够达到4000元左右,生活质量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许庆林深知巩固拓展开花水果重要产业,要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他表示,“接下来,村道要拓宽,而且通过镇上规划的农旅融合旅游观光环线,我们将在4队连接到11队的1.75公里这一路段进行扩宽,扩宽至7.5米,目前施工队已进场,正在进行清表环节。同时,还将对8、9队到浔栖江南路段的400米扩宽到7.5米,修好之后,不仅将扩宽村上的产业发展之路,同时还能有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此外,许庆林还将继续纵深推进乡风文明“一榜两评”,通过广播、入户走访宣传,开院坝会和集中开会,以及“红黑榜”评比等方式,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积极营造美丽宜居乡村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