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安市武胜县中心镇狮子口村陈林的养殖基地一派繁忙景象,一些工人正在池子里打捞龙虾,一些工人正将龙虾按品质称重分装。
“这是客户预订的龙虾,将送到各个餐馆。”陈林说,今年是他种植龙虾的第一年,没想到养殖小龙虾的收入不比嘉陵江上捕鱼差。
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10年“渔民”身份的陈林也收起渔具,正式上岸了,这也让以捕鱼为生的陈林慌了神。“一是不知道该干什么,二是担心没技术找不到工作。”陈林说,上岸另谋生计也是迟早的事情,以前一网下去几百斤,鱼挂在网上满满当当;近几年,嘉陵江的鱼越打越少,一网十几斤,有时候甚至只有几斤……
千里嘉陵江,武胜最长。嘉陵江流经武胜117公里,如何让渔民就业上门、致富有路、生活无忧?武胜县根据渔民的自身情况和所在地的条件对退捕渔民进行了转产转业生产指导,帮助渔民及时调整观念和心态,尽快实现身份转变,谋求新的出路。
针对陈林的情况,武胜县水产渔政局帮助陈林申请了政策资金,并派出工程师赵江手把手指导搞养殖业。年初,陈林承包了村里51亩水田,发展起了稻虾综合种养。“目前已收获两批小龙虾,产量达2500公斤,产值近20万元。”陈林说。
陈林只是武胜县众多渔民转产创业的其中一员。武胜县有劳动力的退捕渔民424人,其中自主创业244人,现已全部成功转产就业。
靠江吃江的日子,已经成为陈林的一种记忆,从渔民到养殖业主,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实现了身份的转变。
“养殖小龙虾让我赚了钱,接下来,我将扩大养殖规模,让周围的渔民都参与进来。”陈林话语间透着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