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稻谷飘香,又是一年丰收时。9月22日,洪雅县“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洪雅大米”品牌发布会在眉山市洪雅县青衣江流域粮食园区“柳江—东岳”示范片农事服务中心成功举行。
“柳江柳江,乘风破浪;柳江柳江,勇创辉煌……”上午9点,在响亮的口号声中,“和美乡村健康跑”拉开丰收节活动的帷幕。据悉,此次发布会以“庆丰收促和美,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为主题,分为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和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展销活动两个部分进行。
在庆祝活动中,进行了洪雅县“一优两高”生产竞赛颁奖。今年,围绕“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目标,洪雅首届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活动集成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取得可喜成绩单:经市级和县级专家组现场实打测产,示范田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并涌现出一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
在庆祝活动中,还进行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阶段性成果介绍、“洪雅大米”公用品牌发布及“洪雅大米”品牌宣传片首播。据介绍,目前,洪雅县种养循环经济示范区达10万亩,并全程绿色生态种植,确保“洪雅大米”品质优良。
主场活动结束后,柳江镇“和美乡村稻田运动会”和特色商品展销“乡村集市”热闹开场。柳江镇组织全镇9个村(社区)和镇机关代表组成10支参赛队伍进行了运丰收接力赛、捉稻香鱼、拔河等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运动会现场氛围热烈,欢笑声、加油声响彻田野,呈现出劳动人民勤劳务实的劳作之美。
在展销活动中,网络直播展销着洪雅大米、藤椒制品、高庙白酒等特色商品;洪雅县锦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根据稻谷饱满度、色泽、产量以及同种条件下蒸煮后的口味,选择出10种大米参与洪雅优质大米品鉴会;以“和美乡村”为主题,进行了“和美乡村”摄影展,展示洪雅各地的丰收场景、和美乡村以及农民美好生活;农业无人机、收割机等农业科技装备展示,集中展示着洪雅农业科技成果、先进农机装备和数字农业建设成效。
丰收,是“沃野良田卧山水”的时代答卷。去年以来,洪雅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力推进“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建设,整县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在乡村振兴路上精彩作答:“一园一核三片 N 基地”完整布局,12.61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建设,“柳江—东岳”示范片完美呈现。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20元,增长了5.9%;2023年,全县粮食产量预计超10.6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茶、竹、椒、乳肉”四大特色产业扬优成势,“瓦屋春雪”畅销全国、“生态竹钢”声名远播、“乳肉联动”牛劲十足,绿色优质的“洪雅农产品”收获八方来客点赞,农村处处呈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态势。
“洪雅大米”公用品牌发布仪式
柳江镇和美乡村稻田运动会 拔河。尹霜林 摄影
柳江镇和美乡村稻田运动会 运丰收接力赛 罗杰 摄
柳江镇和美乡村稻田运动会 捉稻香鱼 刘梦萍 摄
展销产品 刘梦萍 摄
展销活动现场 刘梦萍 摄
延伸阅读: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山水洪雅·中国养都”勇毅前行向“振兴”
近年来,洪雅牢固树立并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科技、人才入手,狠抓特色产业,推进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不断提升“山水洪雅·中国养都”影响力,向着“乡村振兴”之路勇毅前行。
科技注能人才支撑 产业兴旺助“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首要任务。
洪雅县坚定“1+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围绕“产业兴旺”,从科技、人才入手,狠抓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切实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乡村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去年12月,该县组建“李世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农技服务覆盖全县12个镇。截至目前,该服务站共开展服务223次,开展粮油、茶叶、藤椒等产业培训158余场,培训群众1万余人次,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同时,洪雅县与四川省农科院等院所合作,建立重点产业链科技支撑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深度融合,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种粮大户等进行培训,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为我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科技注能,人才支撑,擦出产业兴旺“火花”。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引领,洪雅在巩固壮大粮食等产业基础上,重抓“茶椒竹药田菜”六大产业。目前,全县茶、竹、药、菜等成规模发展,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44万亩、3万亩、6万亩;茶叶新型经营主体243家,含市级龙头企业10家,年综合产值达60亿元,茶叶亩均收入7000多元;“产加销”贯通运转,“农文旅”一体发展,产业深加工方兴未艾。
乡村建设入人心 文明乡风促“振兴”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乡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洪雅围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总目标,推行文明积分,传播文明思想,整治村容村貌,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行动,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并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89个村(社区)已实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覆盖,并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组织,发布“道德红黑榜”441次。1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家风传承、文化文艺、普法宣传、关爱女性健康等主题活动30余场次,开展“治理大摆宴席、互相攀比”等活动500余场次;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家风长廊,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栏等500条(块),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网格事情网内办 基层治理护“振兴”
乡村要振兴,治理必先行。洪雅县以30户示范户为参考,结合地缘地貌划分了基层治理“小网格”2184个。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选、干部下派等方式,选举产生“小网格员”,推行“网格员网内选,网格事网内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为有力拓宽网格内的信息收集渠道,提高信息流转处置效率,洪雅县优化网格布局,全面推广小网格“微联心”平台,由小网格员实时收集上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村(社区)、镇党委、综合执法分局、县网格化服务中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权限限时办理,实现网格内事件上报、受理、督办、考核全程网上流转与办理,提高网格事件信息的流转处置效率,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当好小网格,服务大民生。洪雅县构建“镇服务中心—村服务站—组服务点—小网格代办员”便民服务体系,梳理5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以及办理流程,汇编办理指南印发至小网格,做到流程网格清楚、办事只跑一次。
人居环境得整治 生态宜居强“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农村成为洪雅县止戈镇青杠坪村的一项重要工作。2019年起,该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目前,该村已基本实现农村改厕全覆盖。为破解农村供水和污水治理难题,青杠坪村引入自来水厂,升级给水管网,实现自来水供应全覆盖;设置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池74处,着力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该村还投入百万元资金对青杠坪村“省级四好路” 进行风貌提升改造,在村庄出入口、广场、池塘、茶厂等 5 个点位布局特色茶元素景观节点,打造长5公里的“最美产业环线”。青杠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日前,该村又上榜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公示名单。
青杠坪村的故事只是洪雅县广大农村生态宜居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放眼全县,正锚定乡村振兴时代坐标,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生态宜居建设成效在各村陆续显现:截至目前,全县4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农村“路灯照明”工程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5861盏;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7%;93%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