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2组,好运来家庭农场内,一串串巨峰葡萄已经上色,预计本月底就可销售。“已经有好几位收购商来果园看过葡萄成色,都是老顾客。”农场主张雄乐呵呵地说。
2009年,乘着彭山土地流转等改革的东风,返乡不久的张雄在果园村流转了60亩土地种植葡萄。在技术人员一对一指导下,张雄的家庭农场不久便走上正轨。目前,已有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多个品种。凭借葡萄产业,张雄每年年收入100余万元,买上了小轿车,还在彭山城里买了房。
今年3月19日,张雄领取到《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证书》和“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拿到证后,感觉自己的权益有了充分保障,心里很踏实。”张雄说。现在可以放放心心地将老家的宅基地和房子流转出去,产权有了保证,还可以多一笔收入。
彭山历来是农村改革的热土。2014年,该区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优秀经验全国推广;创新实施“一心三量”(即:“核心”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从无到有;盘活“存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低到高;扩大“增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渠道从少到多;激发“能量”,推动村级集体发展速度从慢到快),多种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果园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作为全省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区,彭山搭建平台、统筹资源,培育新村民、田园明星、寿乡才俊230余名,精心遴选职业农民培育对象60人,返乡创业研究生、职业农民刘沈厅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2020年被列为全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县,推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1+5”制度,探索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经验向全国推广……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彭山区围绕“活机制”,将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村资金配置、做好农村土地文章,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让乡村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