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渠江广安市广安区段遭遇洪峰过境,近日,笔者走进滨江路综合改造工程最高处,正在上面值守的浓洄街道新南门社区小组长瞿素芳,指着渠江已退下的洪水说道:“我们防洪是分段负责制,7月12日早晨5点,我到堤防墙上去检查,看到洪水已漫过红色跑道,往上有5梯被淹,如果不是新建了这个堤防工程,城区这些房子又要淹到三层去。 ”
如今走进新南门社区,大大小小的店铺恢复了正常的营业模样,正在营业的何女士告诉笔者:“在洪水到来前几天,社区就通知我们搬离了,社区书记说堤防工程是第一次接受洪水的检验,要是决堤就来不及搬了,最后,多亏了社区联合各部门帮忙把店里的货物全部搬到了安置点,有惊无险,全是这堤防工程的功劳。”
大龙镇光明村
走出城区,笔者来到大龙镇光明村蒙家河边,洪水虽然退去,蒙家桥两岸还留着洪泥的痕迹,沿河两岸遍地桃树、大豆奄奄一息。“洪水从渠江倒灌而来,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人员的撤离,群众的物质转移,虽然动员和帮助40户80余人转移没受到损失,但是果树和农业作物没办法移动,只能眼挣挣的看到被洪水淹没,全村13个组有10个组被淹,其中被淹的桃树间种大豆有830余亩,真让人心疼。”光明村村支书彭靖看着水泥路外面被淹的土地,如此讲着自己的心声。
“全镇沿江损失严重,涉及1.37万人,有2100亩农作物淹没超过了15个小时,过水面积达5000余亩,受损公路、山平塘87处,目前正在帮助业主和受灾群众重树信心,奋力自救,将损失尽力降到最小。”大龙镇镇长唐建波说。
笔者一路走来,看到了广安区滨江路的堤防工程、防洪墙保护城区的伟大,看到了大龙镇沿江的淹没,也看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灾后重建的行动,见证了洪水无情、人间有爱的广安抗洪事迹。
来势汹涌的洪水猛兽
据了解,7月9日08时,渠江上游巴中市全境、达州市渠县、达川等地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方特大暴雨,滔天洪水席卷而来。
7月11日至12日,广安区境内渠江段遭遇今年入汛以来首次洪水,洪峰过程为20年来罕见一遇。
7月12日0时左右,渠江洪峰入境肖溪镇;7月12日05:15洪峰抵达广安城区,洪峰水位234.12米,洪峰流量22400立方米每秒,洪水涨幅21.75米,超警戒水位5.22米,超保证水位3.12米,给广安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险情就命令,救灾刻不容缓。广安各界干部群众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奔赴抗洪第一线,打赢了抗洪这场硬仗,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壮歌。
改造工程经洪水考验
抗洪抢险各界显身手
广安区应急局积极保障应急物资。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7月9日、10日广安区应急局调拨救灾帐篷、木板床、棉被和床上用品650余件,用于城区建立4处、乡镇设置7处应急避难场所,安置受灾群众累计654人。为汛期调拨消毒粉5.3吨用于退洪的消杀工作。7月12日,为持续城区滨江路防洪堤封闭管理和迎接洪峰设置警戒区域,向区公安分局各沿江派出所紧急调拨应急锥形桶800个,警戒带500余卷(100米/卷),用于全路段封闭、警戒使用。
浓洄街道办事处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广安市启动一级响应后,浓洄街道办事处立即启动《2021年浓洄街道办事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由各驻社区领导带领驻社区干部,全程指导参与各社区的防汛抢险工作。同时,各社区组织的工作人员在7月11日上午已到位待命,下午收到组织群众撤离通知后,迅速按计划执行,所有需撤离群众在20分钟内全部通知完毕。区级领导带队,亲自第一时间在现场安排各部门人员参与各社区人群撤离和贵重物品转移工作。区人武部抗洪抢险冲锋在前。7月11日,广安区人武部在接到区抗洪抢险指挥部关于组织民兵开展抗洪抢险的任务后,13时,区人武部向21个乡镇(街道)武装部下达抗洪抢险预先号令,启动抗洪抢险预案。15时,12个乡镇民兵应急排、区民兵应急连360人在人武部院内集结,9个沿江乡镇应急排225人在所在乡镇集结,请领抗洪物资后,立即奔赴抗洪一线展开抗洪抢险。城区抗洪点为滨江路奎阁大桥至白塔大桥段近6公里的防洪堤坝沿线。区人武部在沿线将300名民兵分成14个组,在堤坝关键点布防,连续奋战三天两夜。据统计,此次抗洪转移群众500余人、协助搬迁商铺100余户、转运物资近20吨、设置卡口55处、处置3处内涝、搬运沙袋600余袋、堤坝清淤500余米。
广安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巡察排除安全隐患。该局收到区防汛应急指挥部通知,立即组织干部职工停止休假返岗上班,一是做好群众疏离工作,积极协助街道社区开展低洼区域人员转移群众疏导工作;二是对相关临街商户逐一劝导有序撤离,并用综合执法特种执法执勤车不间断巡回广播汛情通告,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注意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组织路灯管护队对照明设施箱变、配电柜及线路进行拉网式检查和维修,重点对外漏的线路、接线头、灯杆门等易在阴雨天气发生短路故障的部位进行排查,对警示标志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补充,对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四是立即启动照明应急设施,对城市低洼地带(人民路、北仓路、新南门等位置)进行紧急改造分线,在保证高处地带路灯正常运转的同时,低洼地带全部断电,防止出现进水短路危险;检修储备的应急柴油发电机保障随时可启用,防止紧急情况出现。
滨江路综合改造工程排洪建奇功
多年来,渠江洪水频发,广安老城区群众饱受灾害之苦,特别是2010年“7.17”洪灾百年不遇,2011年“9.19”洪灾超历史记录,洪水淹没老城区面积均在10平方公里以上,受灾群众达10万余人,治理迫在眉睫。2013年春季,在省政府举行的“央企入川”活动中,市委、市政府借鉴上海外滩防洪综合工程的成功经验,引进中国恒天集团等公司投资实施广安老城区滨江路综合改造工程。该工程全长3.5公里,总投资约8.9亿元,项目按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20年一遇的内涝防治标准设计建设。建设内容包括防洪墙、防渗墙、堤防加固、框廊平台、低水强排箱涵、泵站、道路、商业综合体等工程。
城区防洪通过防洪墙阻拦渠江洪水侵入城区,将渠江洪水挡在外面办法解决;内涝防治是通过高水高排和低水强排方式解决,其中:思源广场、复兴大道等高区的雨水(3.4平方公里)通过2条(新南门、香江国际)有压管道直接排入渠江,高岩、萃屏公园等低区的雨水(1.6平方公里)通过6个截洪口流入箱涵,经泵站抽排入渠江,彻底解决了防洪、排涝问题。
转移搬迁
清渣除淤
洗道淤
众志成城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扎实做好清淤工作。洪水退去后,区环卫所出动环卫工人160余人集中开展城区清扫工作,将街面上商户、居民撤离带出的垃圾全部清扫、转运,保证街面整洁有序。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环卫工人、市政施工队伍约400余人开展滨江路沿岸清淤工作。通过铁锹铲、扫把、水管冲配合的方式集中清理淤泥,并配合施工机械、垃圾清运车辆,及时转运清理出的垃圾、淤泥及河中漂浮物,经历12小时的奋战,滨江路沿线逐渐恢复出了往日的模样,截止目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出动环卫人员、召集市政施工队伍等力量共1000余人次,抽水泵8台,冲洗水管700余米,清理面积约120000余平方米,清理淤泥约1000余方,清理杂物150余吨。
扎实做好汛后防疫工作。广安区疾控中心上下严阵以待,时刻关注水情变化,“六个强化”全力做好汛后卫生防疫工作,确保汛后无大疫,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广安区疾控中心共派出6个消杀指导小组,到肖溪、石笋、白市、白马、大龙、官盛等6个沿江乡镇,开展环境整治消杀指导、饮用水安全监测和饮用水消毒等工作;3个消杀小组到主城区的北辰、浓洄、中桥3个街道办事处农贸市场、过水区展开消杀工作。将二氧化氯消毒片、84消毒液等消杀药品送到各地,现场指导消毒药品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做好灾后环境消毒工作。本次洪涝灾害消杀面积约51000㎡。及时编印了《应对洪灾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洪灾过后预防哪些传染病》《洪灾后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30000余份发放,向群众宣讲卫生防疫知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洪涝灾害疾病防控知识要点》等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提高群众对洪涝灾害后饮水、食品、环境卫生的认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有序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各社区安排人员对辖区街道、背街小巷、楼梯等场所进行了全面消毒,同时对辖区进行了清扫保洁。确定无险情可以安全搬回后,各社区按照之前的网格划分,赓即采用微信群、电话、小喇叭等多种方式通知撤离的人员搬回、物品搬回。截止7月13日上午,搬离的1026家商铺全部搬回,汛情之前在经营的店铺已全部恢复生产。
据了解,在此次抗洪抢险中,广安区共组建了39支应急救援队伍,动员了党员干部职工3900余名,参与组织群众转移、现场排危和各类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