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健身对于上班族来说是释放压力的好方式,但也有人表达了顾虑,晚上运动到底好不好?尤其是熬夜后还坚持锻炼的人,这种坚持是自律的体现,还是对健康的忽视?要想解答这些疑惑,我们需要了解人体内神奇的“生物钟”。
规律运动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身体节律
人体有属于自己的“生物钟”,是一种关键的稳态调节因子,通过光刺激和非光刺激(食物摄入、温度和体力活动)进行同步,进而会影响和控制所有的生理反应。
有研究发现,运动锻炼会对“生物钟”产生影响。运动是预防和改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最佳方式,其促进新陈代谢的效应是通过改变肝脏、脂肪组织和胰腺等组织器官的生理调节而发挥的。“生物钟”会控制器官在不同时间点的工作效率,在一天之中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锻炼会对身体起到“加速”或“减速”的效果。因此,保持规律性的锻炼对于保持良好的身体节律很重要。
特殊人群运动时间不同,夜间健身通常是可以的
受“生物钟”影响,不同人群或者基于不同目的而进行运动,选择的时间点会有所不同。比如,早晨运动会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迟发性低血糖风险,早饭前运动能提高脂质氧化代谢效率;而晚上锻炼能够帮助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帮助健美爱好者更好地增肌,改善血脂等。另外,性别、年龄等因素也会影响运动效果,比如健康女性推荐晨练减脂,而健康男性晚上锻炼减脂效果更佳。
对于高风险人群而言,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尤为重要。研究发现,无论总身体活动量如何,早晨进行体力活动发生心血管疾病(如中风、冠心病、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更低,这凸显了运动时间点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重要性。
同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也会对不同时间点的运动风险产生影响。有研究发现,对于肥胖患者以及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而言,选择晚上进行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
熬夜后健身危害多,不是自律而是“自虐”
众所周知,熬夜的危害很大。例如,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抑郁;即使是急性睡眠不足也可能会造成注意力下降、最大摄氧量下降、血压升高、促炎因子分泌增加等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高强度运动,是非常危险的。
- 增加运动损伤风险
在晚上睡觉时,人体会释放重要激素,如对肌肉生长和脂肪代谢至关重要的生长激素。而熬夜则会妨碍肌肉生长,从而易导致运动受伤。
此外,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疲惫,影响交感神经功能,使人思维变得迟钝,甚至可能让人产生幻觉。在这种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运动,不仅训练效果会不佳,还可能会增加运动损伤或意外受伤的风险。
- 易引发猝死
人体有自身的生理节律,熬夜会导致心血管系统超负荷运转,心跳节律也会失常。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高强度运动无疑是让正处于“加班”状态的心脏背上了更重的负担,这会进一步导致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心脏和血管的超负荷运转容易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心源性猝死就是常见的情况之一。
- 降低身体免疫力
有研究显示,适度运动30~45分钟,免疫反应会持续增加;但持续高强度运动超过3小时,免疫反应在短暂增强后,会迅速下降,超过3.5小时则会诱发免疫抑制,也就是免疫系统此时可能会进入“开窗期”。
通常情况下,即使免疫系统处于“开窗期”,也不足以导致人生病。然而,如果在熬夜后进行高强度运动,这无疑就是让已经疲惫不堪的免疫系统雪上加霜,此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也就更容易趁虚而入了。
提醒:如果工作已让你筋疲力尽了,便无需勉强自己熬夜去健身房“打卡”,这不是自律,而是自虐。充足的休息,均衡的营养,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健康生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