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中国·汶川大禹华诞庆典在汶川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齐聚现场,热闹非凡。
据悉,大禹华诞系列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今年8月,期间还有共话大禹知识讲座及“禹见少年”作品征集活动陆续开展。
蚌埠市涂山大禹文化研究所会员、原县党代会成员陈云琪受邀参加此次华诞庆典并致辞,他表示,大禹的故事在此流传了千百年,这里也保留着诸多大禹印记,希望大禹故事、大禹文化在我辈手中发扬光大。
岷江河滔滔不绝,大禹文化代代相传。在汶川这片沃土之上,大禹文化与精神早就深深根植于每个汶川人的心里。羌族人民没有文字,有关大禹的故事都是靠着羌族人民口口相传才得以流传至今。对于汶川人来说,大禹不仅仅是一个神话,而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西羌儿女的祖先与信仰。
近年来,汶川深挖大禹文化,专门打造了大禹文化和旅游品牌,创建了国家4A级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形成了一系列大禹观光旅游产品。
2011年5月23日,《禹的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7月4日,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将籍贯在汶川的大禹列为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
2021年8月,汶川县绵虒镇 “大禹文化”被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记录大禹足迹,寻根大禹文化。汶川作为大禹故里,至今县内还保留着诸多大禹留下的印记。
在《阿坝州禹迹图》一书中表明,阿坝州目前共有107处禹迹,其中分布于汶川县的就有69处,约占全州禹迹总数的一半以上。
一处处禹迹,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流传着一段段名垂千古的佳话。让我们跟随这些禹迹,走进大禹故里,西羌汶川。
刳儿坪:“禹生石纽,其地名刳儿坪”,历代汉文古籍都记载着这里。
涂禹山村:相传大禹所娶涂山氏住于此地。
禹王庙:庙前殿供大禹像,禹站立木轮车上,玉圭玄衮,神彩飘逸,现仅存少量断垣残壁。
绵虒禹王宫:明时修建,文革时受损,“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得以重建,是专为纪念大禹而修,因设有戏台,故名禹王宫。
石纽山石刻:相传大禹生于石纽山,至今山上“石纽山”三个大字依旧清晰可见。
洗儿池:相传为禹母生禹,到此处洗涤,血水染红了池水浸红岩石所致。
禹迹石纹:石纽山刳儿坪周围,有石纹30余处,大都凹凸分明,纹线清晰。
天赦山:史载“天赦山,夷人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这里曾是祭天祭神的地方。
大禹浮雕墙:描绘了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的佳话。
除此之外,还有飞沙关、圣母祠、圣母塔、禹碑岭、大禹坪......岷江河畔,西羌汶川,处处都留有大禹的印记。
未来,汶川还将继续深挖大禹文化、传承大禹精神,持续打响“大禹故里”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