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四川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旨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我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分阶段确定发展目标
《实施方案》以全面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导向,突出科技服务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强与高能级平台、高校院所和重点产业联动,分阶段确定2027年、2030年发展目标。
到2027年,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规模快速增长、质效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加快突破,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培育20家综合实力强的科技服务机构,培训取证的技术经理人达到9000人次,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经理人达到400人,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万台(套)以上,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超过32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500亿元。
到2030年,科技服务业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培育壮大一批科技服务领军机构,科技服务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系统推进11个方面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部署了研究开发服务、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服务、企业孵化服务、技术推广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及其他科技服务11项重点任务。
在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方面,《实施方案》聚焦科技成果从研究开发向产业应用转移,分领域制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加快发展高水平技术评估、对接撮合、技术交易等服务。构建省产业技术研究转化新型模式,链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资源,建设集“技术发现—评估论证—接续攻关—中试熟化—企业孵化”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载体。
在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服务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中试平台建在“15+N”重点产业链上专项行动,在电子信息、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医药、核医疗等重点领域,分类分级新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推动技术产品化和产品产业化。引导链主企业自建或参股建设独立运行的专营中试平台,鼓励高校院所自建或与企业、地方政府共建中试平台,探索“中试+孵化+基金”“中试+代工”等运营模式。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方面,聚焦“15+N”重点产业链建设低空装备试验验证检测中心、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药物有效性评价、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查、服鞋质量检验等高水平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强锂电、氢能、铝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国省级质检中心建设;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争创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全省一站式、全流程、智能化“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工程技术服务方面,加强工程规划、勘察、设计、管理、监理等技术支持和服务,培育壮大我省能源、交通、化工、建筑、水利等领域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科技金融服务方面,探索“股贷债保”联动等创新模式,积极稳妥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体系;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布局省平台、市(州)分平台和服务工作站,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和网点。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优化科普基地布局,充分发挥科技馆、文化馆等科普设施作用,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月、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等科普活动,开展科普服务;优化“天府科技云”平台,加强科技供需智能匹配。
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实施方案》统筹加大支持力度,从服务主体、人才队伍、政策支持等6个方面明确相关政策举措,加快构建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在壮大科技服务业主体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开展科技服务机构培优行动,支持优势机构通过兼并重组、交叉持股、战略合作等方式做优做强。壮大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规模,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升规提质,聚力培育一流科技服务业企业集团。
在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方面,支持在川高校成立科技商学院、技术转移学院等,设立科技服务类特色学科、专业,与科技型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科技服务业专业人才。
《实施方案》还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开展中试项目环评审批流程优化、安评服务指导和中试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推进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等改革。优化完善省科技创新券支持政策,研究将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重点任务纳入支持范围,并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