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促进农村社会服务领域不同行动主体的经验分享和实践交流,共同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机制,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四川省青神县乡村振兴研究院于12月18至19日,在眉山市青神县举办了“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创新实践与多元路径”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负责人以及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有关负责人共计150人参会。
研讨会分为上下午两场,包括5场特邀嘉宾演讲和3个会议分论坛。
开幕式上,青神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戴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吴惠芳和青神县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任大鹏分别致辞。
上午,论坛特别邀请了北京社会资源研究所所长、墨雨村学发起人吴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孙庆忠教授,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培训中心陈建国,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李敏教授和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刘妮娜副教授五位老师,分别对乡村教育、妇女发展、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主题进行演讲。吴晨从墨雨村的案例来回答两个问题:农村社会服务的提供者还能有谁?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价值观是什么?她指出,乡村是乡村价值观的输出地而不是城市人的消费地。孙庆忠介绍了自己在河南省辉县依托幼儿园开办乡村社区大学的乡村教育实验。他指出,“这是让教育回归乡土的一种努力,更是一条通过成人学习重建乡土社会的变革之路”。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干事陈建国分享了该机构在组织乡村妇女参与社区问题解决的做法和不足。李敏以内蒙古C市“守门人行动”为例,提出要以各级妇联为枢纽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农村妇女自组织建设实现其增能和主体意识提升。刘妮娜以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主题,论述了中国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发展背景历程、定位、构建原理、农村互助服务供给模式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下午,“儿童与教育”“妇女与社区”和“养老与残障”三场分论坛同时进行。在“儿童与教育”组,常青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朱国红以“社区为主的困境儿童关爱援助体系建设”为主题对困境儿童服务范围进行界定,分析了困境儿童存在问题,并从四个方面进行困境儿童服务体系建设;来自歌路营的李春宴从农村寄宿制学校出发,从问题研究、教师赋能和儿童服务三个维度论述了优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经营和教师赋能的路径方法;光华社会服务中心的刘永光以古路村等相关例子,说明了服务者要尊重地方知识、尊重地方真实生活,从服务对象角度搭建服务体系,利用服务对象自身力量,为服务对象创造精神的世界;西安基督教青年会的许可介绍了青年会留守儿童实践的项目,这个项目立足于蓝田县农村地区,进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生存状况和品格建设,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和经验;乡村笔记的史一帆分享了乡村笔记让农村孩子进入城市,城市孩子进入乡村的实践,通过“职旅”让农村孩子了解城市、认识职业、增长见识;成都童萌的毛磊从关注县乡早教原因、童萌工作策略、童萌青神实践思考等角度分享了童萌的早教实践经验。
在“妇女与社区”组,成都博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邓富友以成都庙湾村为例介绍了资产为本的乡村社区发展模式,如何利用优势视角来对村庄进行主题挖掘,打造农业IP。蒲江县社区营造支持中心主任侯新渠对此表示赞同,社区营造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对社区内资源进行梳理后发动社区居民利用社区内既有资源。成都爱达讯社工服务中心王菲、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黄聪、绵竹市扶贫奔小康协会副主任段蓉丽分别分享了各自的实践案例,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人的能力提升。云南主妇圈创始人严平分享了在云南昆明举办城乡互助生态市集的故事,通过市集解决乡土产品进入城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河南省灵宝市弘农书院总干事刘巧珍向我们介绍了聚合当代知识分子、儒商力量、乡土文化力量的弘农书院的探索模式。
在“养老与残障”组,来自不同机构和企业的6位嘉宾对老年人养老进行了精彩的发言。来自青海省民和回族自治县孝康养老服中心主任的李晶老师认为,人在年老的时候是需要关怀和关爱的,这是李老师开始关注老年人养老是原因。他讲到,在养老服务中最为缺少的就是人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孝康一直以来都是资源整合式养老,不去干预任何人的情感,只是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力量。四川黑籽儿教育服务集团杨燕老师分享了黑籽儿“三融合”教育模式在关爱老人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她讲到弘扬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通过贡献个人力量来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多一些情趣,多一些陪伴,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接着,来自成都三阳康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姚艺老师和成都益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张乐川,分别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的区别和现有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是来自四川小蚂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章俊和成都市武侯区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海燕,分别对养老在农村和残疾人就业创业进行分享。
分论坛结束后,来自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培训中心的高小贤老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在高台镇安家坝村参观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和青神县合作实施的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干预研究项目的阶段性分享总结。该项目自实施以来,以农村社区和学校为依托开展留守人口支持活动和关爱保护理念倡导,在留守人口赋权和关怀方面积累了相关经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与青神县将继续加强校地合作,为促进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城乡融合发展开展研究与交流。
在白果乡楼坊溪村了解椪柑产业发展
在罗波乡宝镜村实地了解基层治理路径
会前,与会人员前往青神县高台镇安家坝村、白果乡楼坊溪村、汉阳镇上游村、罗波乡宝镜村、罗波乡中心学校、南城中学、青竹街道红桥社区等9个参观点进行走访调研,实地了解青神县在社会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