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老天都如火如荼地释放热力,那我们怎么能让学术会议冷却下来呢!”8月14日上午,历时三年的“防癌抗癌,基层先行”川南肿瘤周周见肿瘤继续教育系列讲座(以下简称“周周见”)第三季第十五场“肺癌的放疗”专场一如既往地开始了。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常务理事、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贾钰铭教授在总结时对参会专家和线上线下医技人员们如是说。
“防癌抗癌,基层先行”川南肿瘤周周见肿瘤继续教育系列讲座是西部放射治疗协会落实“四个服务”,面向基层全民大健康打造的品牌活动。“周周见”的初心是协会加强继续教育培训,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促进科研创新,同时加强民众健康观念,积极引导科学专业通俗易懂的肿瘤医学知识普及。
此次“周周见”采用讲座加讨论的形式进行,会议主席由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常务理事、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晏军教授担任。与会者将平时在临床、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提出来,各抒己见,跨专业、跨学科“头脑风暴”,最后达成“共识”,这样既有利于上级医院专家的言传身教,更有利于基层医院学者近距离学习。
在讲座中,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建国教授围绕“放免联合治疗的放射剂量与探索”内容作了分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宫友陵教授分享了“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进展”专题讲座;西南医科大学肿瘤科罗雨豪副教授分享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泸州经验”,共同打好放疗联合免疫这场仗,造福川南的肿瘤病人。
会议讨论得异常热烈,原因是是来源于讲者和题目的设定,设计会议讲者和题目的是川南肺癌“少壮派”林盛教授,内容涵盖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和插值放射治疗。孙建国教授讲课中最吸引大家的是实验中8Gy一次与0.5Gy×16次两个物理交流完全相似的方式治疗比较,0.5Gy放射不引起放射抵抗,也就是不引起肿瘤细胞DNA的修复,间隔3分钟后重复下一次,完成16次照射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但是这样的照射所引起的远隔效应,明显优于8Gy一次。尽管这样临床推广困难,但已经足以让大家脑洞大开,激起了大家的科研热情。放疗学术会议应该涉及一些放射生物和放射物理的问题。
宫友陵教授的讲座除进展外,涉及了华西医院胸部肿瘤科的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3GyX5加持EP联合免疫的研究,以及复发小细胞肺癌免疫联合放疗的研究。小细胞肺癌没有相应的针对驱动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恶性程度高、复发转移快,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加入后有一些获益,距离临床需要远远不够,但是联合放疗之后疗效非常好。宫友陵教授还重点介绍了病人的放射性肺炎和免疫性肺炎,重视疗效更加重视毒副反应,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林盛教授的插值联合免疫有一些“与众不同”。插值,是林盛教授的导师吴敬波教授比喻的“穷人的质子放疗”。分割剂量大,而正常肺受累轻,林盛教授觉得可能比昂贵的质子放疗更有优势,该研究也是西南医科大学肿瘤科病区主任向莉教授刚刚发表在世界顶级肿瘤期刊《国际放射肿瘤学、生物学、物理学杂志》上的内容,影响非常大,标志着西南医科大学肺癌治疗步入了更高水平。
内容精彩,讨论更热烈,三位讲者讲述完,会议安排了七位讨论嘉宾与讲者互动,互动讨论接近一个小时,而大家还觉得意犹未尽。“我们往往觉得线上会议不够精彩,其实只要内容足够好、讨论充分,线上有时效果超过线下,而且线上讨论学习,非常节约时间啊。”西部放射治疗协会秘书长钟海洛感慨道。
据介绍,每周星期天的上午,川南的各位肿瘤医生都习惯了“周周见”,每到八点半大家都照常打开电脑等待着,外出的专家也习惯了手机上关注着。“今天聊天室里大家的讨论有几十上百条之多,这既是互动还是非常好的记录。参会者都是非常熟悉的同仁,讨论发言更自由,会议就应该这样开。”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常务理事、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贾钰铭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