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是太阳将要升起的时候,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据郭昕所言,父母之所以给他取名为昕,就是希望他像太阳一样冉冉升起,照亮大地,温暖他人。因此,当他从绵阳新华内燃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为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文武村驻村第一书记后,他时刻牢记父母的嘱托,主动为村民办实事、为集体谋发展,用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用脚步丈量土地
用汗水浇灌希望
去年8月,正值炎热酷暑,郭昕拉着一车行李,来到了文武村。为尽快掌握村情、知晓民意,他入职后第一时间找到村“两委”,提出走村入户访民情的想法。
考虑到村民白天要上班以及天气过于炎热等客观因素,郭昕便和村“两委”利用夜晚及周末,挨家挨户交流沟通,广泛倾听村民心声,详细了解其生产生活、医疗教育、家庭收入等情况。
“我们花了整整15天,把全村跑了个遍。紧接着我又利用开展年度收入核算大排查工作契机,在村里进行了第二轮深度走访。”郭昕告诉记者,每晚走访完,他就“猫”进自己的小房间,整理分析搜集到的信息,查阅相关经验做法、规划文件,为后续制定文武村产业发展规划打基础。
“造血”与“输血”并举
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活水源头和根本所在,入户走访之余,郭昕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强村富民?”为此,他结合文武村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以及江安县对夕佳山镇的发展定位,通过虚心请教、实地调研、集体讨论等方式,制定了《文武村产业发展规划(2024年版)》,致力打造“稻鱼稻虾共生大米销售+竹木特色产业发展+定向劳务用工”多元发展模式。
为拉动村集体经济增长,郭昕主动与派出单位对接,努力提高文武村特色“学源牌”稻鱼稻虾共生大米销售量。去年中秋节,他售出“学源牌”稻鱼稻虾共生大米2200余袋;今年年初,他又售出“学源牌”稻鱼稻虾共生大米6093袋,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好几十万元。
步履不停,追求长远。在日常工作中,郭昕不单单将精力放在售卖“学源牌”稻鱼稻虾共生大米上,还仔细阅读江安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其中提到的构建“一轴三带全域多园”的空间布局深感兴趣。因为夕佳山镇是其中竹林产业示范带的主要布局点,他便萌生了把文武村竹木资源优势发挥出来的想法,以此有效助推村集体经济长期稳定增收。
行动胜于言辞,说干就干,郭昕认真调研文武村竹产业加工现状,与村“两委”进行细致沟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终该村决定以村集体名义发展竹木产业,并与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待今年项目获批后,将以销售竹片等产品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每年可实现200万~400万元的销售收入,促农增收的同时打造新兴经济支柱。
聚焦需求“小切口”
做好服务“大文章”
“来驻村之前,我的领导告诉我,驻村要秉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态度,去积极‘解群众之所难’,我一直把这句话铭记于心。”郭昕说,就业是村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为此他和文武村“两委”积极持续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对接并组织该村身体健康、吃苦耐劳且有意愿外出务工的村民,到派出单位下属公司务工,今年内预计可助力15~35人就业。依据前期务工情况和用工单位反馈,后期将探索逐步增加务工人员数量。
此外,在定期走访过程中,郭昕了解到,文武村由三个村建制合并而成,其中两个村主干道一直未安装路灯,每到夜晚漆黑一片,村民出行极为不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村主干道安装路灯成了文武村村民的迫切愿望。于是,他积极向派出单位请示汇报,争取落实帮扶资金,照亮村民出行路。
郭昕认为,俯下身子做实事、谋实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使命。他用180余个日夜的坚守,赢得了全村村民的信任,接下来他还将用更多180余个日夜去践行自己的驻村初心,让文武村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