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乡地处乐山市市中区东部,距乐山市中心城区18公里,全乡幅员面积33.66平方公里,总人口8580人,创收以林业、种植养殖、渔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自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启动以来,石龙乡深入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大力开展“四清三改两提升”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四大革命”,着力让公共空间得到美化、公共资源得到增值、乡风民风得到净化。
集镇虽小,但规范秩序不可少
“石龙乡的农村集市每‘逢单赶集’,由于市场规模小,一般上午10点过集市就散了。面积小、道路窄,加之没有农贸市场,一到赶场天,摆摊的、喝茶的,摩托车、三轮车,有时能把两条几百米长的集镇道路堵的水泄不通。因此,石龙乡党委政府把规范集镇秩序的作为集镇整治的第一仗。
石龙乡党委经过分析会商,决定把重心首先放在划定区域、规范经营和停车上。记者看到,两条集市街道,均沿街划定了临时经营线,把主干道和经营区域分开,所有商贩既要遵守空间规定,即只能在黄色虚线内定时临时摆摊经营,又要遵守时间规定,即只能在赶集天早上11点前从事摆摊经营活动。一旦”越线“或”超时“,就有可能被处罚。同时,集镇还新划了100余个机动车停车位和6处摩托车停车区。学习城区“双创”工作有益经验,探索实行“街长制”,选举2名戴红袖标的居民代表常态化参与到市场经营秩序管理中来,对“越线经营”的村民进行劝导。这一举措迅速解决了集镇”乱停乱摆“的问题,集镇秩序面貌焕然一新。
集镇限时经营黄线
村庄虽旧,但环境治理不落后
整治前后对比图
“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健身步道”
“以前的农村看上去乱糟糟的,房子也旧,环境也差,现在整治后,村镇变得整洁漂亮了,看上去也亮堂了。”行走在石龙乡流村村道上的村民高兴地说。
石龙乡流村村幅员面积7.12平方公里,下设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1户,人口2005人,在产业发展上主要以渔业、农业、林业为主,其中渔业作为主导产业,占农民经营性收入70%以上。
记者仔细观察了流村村四周,一间间瓦房屋顶的精致农房拔地而起,一幅幅色彩艳丽、主题鲜明的彩绘图画,在农家白色墙壁的映衬下,显得醒目而又靓丽,以往房前屋后随意堆放的垃圾杂物被整齐有序的花卉盆栽取而代之,搭配民宅菜园旁的竹篱笆,新农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
结合开展“村貌革命”,石龙乡围绕环绕集镇的泥溪河,建设了4公里的泥溪河护坡花带,建成20面本土历史文化墙,拆除废旧农业设施,新建圆通寺景观小花园、泥溪桥小公园,串联起一条“泥溪河乡村绿道”。一到晚上,村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在绿道上散步健身,好不惬意……
同时,石龙乡先行试点,对流村村4组实施了全域亮化工程,沿路安装20盏太阳能路灯。这些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每盏路灯内部都有感光装置,节能省电。夜幕降临,灯光照亮了整个村庄,村民们走在路上散步聊天,其乐融融,再也不用担心夜间出行的安全问题。
泥溪河乡村绿道
“厕所干净了,子女都愿意多住几天 ”
两层楼房窗明几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院内蔬菜长势喜人,屋后小河流水潺潺……石龙乡松柏村第一批完成“厕污共治”的村民胡明友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去,还是那山那水,但“味道”大不一样。“我家最开始用的是旱厕,搭两块板,稻草盖一盖,苍蝇、蚊子多得很。自从改了卫生厕所,臭味没有了、蚊子少了好多,我的子女都愿意回来多住几天了!”
感受到改厕后的方便与卫生,胡明友逢人就夸改厕的好处。在胡明友的示范带动下,附近很多农户都进行了改厕。“冬天不冷,夏天不臭”,一间厕所的变化,不仅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还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力。截至目前,石龙乡今年的265户民生改厕任务已全部完成;污水治理任务452户,已新建290户,完善126户,完成率超过90%。石龙乡松柏村村党支部书记易小平表示,还有很多没列入村上第一批改厕计划的农户都在提出可不可以加入呢。“一些常年在外工作的本乡人,过去一年到头也就春节回来几天,如今环境变好了,开始有人隔三差五回来小住两天了。乡村顿时又有了生机和活力。“
成效有,关键还要保持长久
环境变好了,“白鹤亮翅”
“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一幅景美人和、生活富裕、绿意盎然的乡村画卷正在石龙乡徐徐铺展。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今天的治理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对于这点,石龙乡也有自己的思路。
党员干部带头 点滴示范出实效。日常工作中,村上的党员干部通过示范引领,积极带动和影响了周围群众纷纷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呈现出“党员干部带头,让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觉干”的良好局面。
加大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与。整治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的观念和生活习惯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为有效解决群众知晓度的问题,由联村领导和联村干部带队,村组干部参与,在全乡55个经济社全覆盖召开“坝坝会”,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政策,解答群众疑问,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制发《倡议书》2000余份,发放到每一户在家农户。广泛通过微信群、QQ群、农村“坝坝宴”等多种载体进行政策宣讲,不断提升群众知晓度和参加度,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以评比促建设,打造长效机制。石龙乡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同步推进,不断建立健全建管并重的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开展石龙乡“最美庭院”评选,2019年第三季度评选的10名(其中含3名贫困户)农户,专门在集镇文体广场的文艺演出中进行颁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松柏村村规民约被评为全市十佳村规民约,并得到有效执行。
坚持把农民群众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例如在实施“厕污共治”工作中,始终坚持“国家奖补出一部分、村民自筹出钱出力一部分”的原则,并由村两委编写环境整治“顺口溜”,纳入村规民约修订内容,完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奖惩措施和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的示范带动责任,提高广大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维护人居环境的责任感。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从2018年起,各村收取村民卫生费,每人每年12元,村务监督委员会统一管理、村民民主讨论收支,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村民变被动为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对第三季度“最美庭院”获得者颁奖
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接下来,石龙乡将继续守好“为人民谋福利”的初心,践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组织实施好“五大振兴”,实现乡村美、农民富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