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改革创新是激发基层活力,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原生动力。近年来,眉山市丹棱县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创新基层便民服务品牌,基层治理道路越走越顺。
“感谢村上网格员的帮忙,让我省了不少事。”9月19日,丹棱县仁美镇桂香村村民张秀英向记者讲述了她近日遇到的一件暖心事。9月初,刚满60岁的张秀英,按政策规定可以享受养老金补贴,但需要本人进行认证,这可让她犯了难。张秀英一直在外省居住,回老家专门办理,时间耽误了不说,来回路费成本也高。桂香村“村小跑”代办员张丽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张秀英,告诉她不用专程返回老家,将相关资料传给自己即可,由她帮忙代办。张丽仅花了一天时间,就帮助张秀英顺利办完了养老金认证。
张秀英的案例正是“群众办事张嘴,干部代办跑腿”的真实写照,这也是丹棱县创建“村小跑”帮代办品牌的初衷。今年6月,丹棱县印发《丹棱县“村小跑”便民服务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村小跑”便民服务品牌建设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通基层便民服务瓶颈,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便民服务零距离。
目前,丹棱县50个村(社区)共组建了700余人的便民服务队伍。6月6日,该县举行的五星级便民服务中心授牌暨“村小跑”便民服务品牌建设推进活动上,丹棱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村小跑”代办员代表颁发了聘书,现如今,他们已经成为服务丹棱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中坚力量。
在该县乡村,有行走在田间地头的“村小跑”代办员;在城区街头,则随时都能见到由交警、综合执法人员、市场监管人员、特警和网格员组成的“网格+执法+包保”小分队。
“‘网格+执法+包保’机制运行以来,丹棱县城区纠纷数、举报数、报警数分别同比下降37%、34%和21.3%。”丹棱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县城“1+4+X”和乡镇“2+3+X”“网格+执法+包保”队伍,是加强平安城市建设、提升群众安全感的基石。
在“网格+执法+包保”框架下,该县实现了全域“一支队伍管执法”。不仅如此,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丹棱县提出了“先治安、后治理、再智慧”的总体思路,在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网格+执法+包保”等创新模式基础上,建设县智慧中心,通过信息化赋能,让智慧城市建设探索起步,呈现“一屏览丹棱、一网治全域”的智慧丹棱新模式。
“道路旁1米不得种植高秆作物;不允许将烂沙发、烂床垫等烂家具放在垃圾池旁边;村民建房、院坝和院墙距离村道不得少于5米、距离社道不得少于3米……”这是丹棱县仁美镇金藏村村规民约中的部分条款,这些有针对性、有约束力、通俗易懂的条款让村规民约从无人问津的“一张纸”变成基层治理的“一把尺”,真正把群众“喊答应”。
做优“村小跑”帮代办品牌、“网格+执法+包保”和能把群众“喊答应”的村规民约,是丹棱县近年来基层治理过程中探索出的有益经验,但不是全部。
近年来,丹棱县“试水”数字农房,打造“乡村智慧大脑”,创成首批四川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在住建部县域统筹推进村镇建设工作会议上,丹棱县作为全国唯一区县代表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丹棱经验全国推广;探索“五社联动”机制,创成全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仁美镇桂香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丹棱县社区矫正案例被司法部发布为指导案例,全省唯一;通过深化“邻里长”精细化治理模式,持续推进“社区民生微提案”;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创新“1+3+N”解纷模式,规范建成县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6个、村(社区)调解室50个,化解成功率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