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南江县下两镇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示范校”,通过近十年的摸索,探索出坚持走基于学科融合的“校园足球”体系建构的路子,是破解农村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瓶颈的很好的路径。
一、对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教育现状的反思
(一)师资匮乏,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农村小学足球教育师资严重匮乏,且水平参差不齐,以我校为例,五位专职体育教师无一足球专业,这也严重阻碍了“校园足球”事业的发展。
(二)教师、家长认识上的偏差
在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家长甚至学校的一些管理者,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认为文化科的学习才是第一位的。足球不但不会促进孩子取得好成绩,反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因而他们不仅不支持,还会以不同方式进行反对与抵触。
(三)与其它学科教育严重割裂
很多农村小学“校园足球”与其他学科甚至和体育学科都是严重割裂的,他们就像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殊不知校园足球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除了同其它学科一样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它还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态度、情感等在内的全面活动,与其它学科一样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我们更应该将之与其它学科充分融合。
- 对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教育发展的认识
立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至少高达60%以上的现状,以及缺失陪伴、关爱和正确的家庭教育,致使大多数儿童责任心、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有被成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的特性,正好契合了我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五育融合,以足球活动为主线,真正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村学校。把“快乐足球”作为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载体。结合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天性,构建基于学科融合的“校园足球”体系。将校园足球作为“启智增慧、健身励志、爱劳育美”的重要举措,通过玩足球、赛足球、说足球、画足球等深度探究,主题式、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校进入“看得远、长得高、立得稳、跑得快、站得直、想得通、处得好和学习优”的发展快车道。因而,我们认为:
(一)身心健康,足球活动是最好的抓手。人的第一素质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我们一直把学生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调查和研判认为,足球运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适合小学生成群结伴、一起扎堆的好玩、好动的特性。足球运动能全面增强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利于生长发育,能有效地提高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阳光、向上、顽强、坚韧的品质。
(二)全员参与,足球运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我们认为足球活动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而是所有学生的运动,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足球活动带来的快乐和精彩,我们学校人人有足球,天天有训练,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以足球带动辐射其它体育活动,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三)有机融合,足球活动是最好的课程。足球教育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制、美术、音乐及其它体育项目融入其中,以足球为载体、游戏为手段,将足球活动过程融入学生快乐学习中,成为学校最好的体育校本课程,我校足球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一个综合育人的全过程。
三、学科融合的“校园足球”体系建构策略
(一)做实校本研究、耕耘校园足球
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学校采取教师自学、校本研学、专家导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先后派遣体育老师20多人次远赴重庆、成都、绵阳、广元、达州、乐山、巴中等地参加足球培训,教师的足球专业素养得到大力提升,保障了足球教学与活动的高效开展。
结合学校实际,开发足球校本教材。积极开发和编制适合校情、学情的足球校本教材,足球校本教材应分年段、分板块, 形成了菜单化、模块化、序列化、体系化。
结合发展需求,加强足球专业研究。要想把足球教育做精、做实、做深,必须进行科学教学与训练。如形成一周一研,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一课一反思的长效机制。确定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科融合发展、综合实践育人
学校应基于新课程标准,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结合各学段教学内容与目标,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跨学科的融合研究。如学前教育玩足球,初段画足球,中段说足球、写足球、表演足球,高段练足球、赛足球等,让足球运动不再只表现于绿茵场上。
人人必学“快乐足球”系列课程,学生对足球的喜爱结合到对其他学科的喜爱,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如学前教育的“启蒙足球”课,带领学生认识足球、了解足球;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现场授课“我的位置是VIP”,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现场当起解说员,用不同方式解说比赛,还有现场撰写加油稿、新闻、日记、短文、通告、作文等,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又能带动现场氛围;数学老师组织的“我是一个分析员”课堂,指导学生记录、分析、总结数据,找到训练的不足,提供给教练,进行针对训练,赛场的数据分析,为赢得比赛提供有力的支撑;英语老师组织的“我的偶像是xx”,学生用英语介绍喜欢的足球明星,分享他们的励志故事,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信心;科学老师组织的“足球有多胖?”,学生拿着足球和打气筒,现场操作、记录、分析,足球到底多少气压才适合比赛,同学们踢着自己打气的球,兴趣更高了;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的“裁判员没有戴眼镜”,不仅让学生们学会裁判动作,更让学生学会尊重对手,积极训练才会取得好成绩;音乐老师的“啦啦队不拉胯”,不仅在赛场听到悦耳、鼓劲的歌曲,更能通过啦啦操的表演带动现场气氛;美术老师的足球漫画创作、足球编报等活动,让破旧的足球也没有丢弃,学生在足球上画画、粘贴,让破旧的足球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四环节”体系合力育人,通过每周一节足球课、校外教育足球班、课后服务足球队、课外足球兴趣练多维度结合,课内全员学、课外人人练、优中选特长的立体人才选拔体系。
练:每周一堂足球课,力求一课一练,并融入常规活动:一是大课间全员做足球操,全员足球常规化;二是晨练、午练、晚练,达到一天三练常态化;三是家长观摩练,突出学生表现力。
赛:一是学校组织的趣味赛、对抗赛和班级联赛增加比赛氛围。二是积极参加省、市、县的比赛。三是校际友谊赛,比如我校与市内很多小学等进行了多场足球比赛。
展:展示形式多样化,升旗仪式上的花样足球展示、运动会上的趣味足球游戏、“我爱足球”画展等足球展示、班级足球文化展示;更有每学期一次“校园足球节”学生们开展足球操、啦啦操、个人特技等,每人一项足球特长技能展示,尽享节日快乐。
评:评选“足球小子”“优秀足球运动员”“最佳射手”等,上学校“多彩活动,多元第一”榜单墙。校足球队一年一考核选拔成常态,成立学校最强足球队。每次比赛赢得的奖金,三分之一奖学生,三分之一奖教练,三分之一奖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