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29岁的黄瑞已骑着电动车穿行在蜿蜒的村道上。车筐里整齐排放的血压计与血糖仪像待命的士兵,后座捆扎的中医理疗设备在颠簸中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这位什邡市南泉镇瑞虹村的大学生村医,正用青春作笔,在广袤田野间书写着“健康守门人”的温暖篇章。
【破茧:从象牙塔到阡陌间】
2018年,黄瑞大学毕业,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医疗事业的憧憬,她回到了什邡市南泉镇瑞虹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医。初到卫生院,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繁重的工作,黄瑞没有退缩。她跟着老师学习诊断,跟着家庭医生走村串户,用双脚丈量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在晨露未干的田埂上,在蚊虫飞舞的夏夜里,她见证了基层医疗的真实面貌——没有先进的设备,却有村民们对“家门口医生”的殷切期盼;没有惊天动地的抢救,却有日复一日的健康守护。
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经历,让黄瑞逐渐融入了乡村,成为了村民们口中的“小黄老师”。她用针灸缓解了张大爷多年的腰痛,那一刻,她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问诊、开药和随访里。她读懂了中国医者“悬壶济世”的真谛——那些藏在血压计刻度里的牵挂,那些混着中药香的叮咛,才是基层医疗最动人的模样。
【化蝶:小诊室的大变革】
随着镇村一体化的推进,2023年瑞虹村卫生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黄瑞抓住这一契机,主动申请到卫生室担任乡村医生,负责该村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工作。她积极推行“四化”建设,让卫生室焕发出新的生机。诊疗标准化、药械统一化、服务智慧化、培训常态化,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卫生室的服务水平,也让村民们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黄瑞的努力下,卫生室还建起了中医阁,开展了针刺、拔罐、艾灸等多项康复理疗项目。去年,村民范先生突发疾病,黄瑞通过医共体绿色通道转诊至上级医院,为抢救赢得了黄金时间。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医的魅力,感受到了健康的温暖。如今卫生室的年接诊量突破9000人次,黄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病不出村”的理念,让乡村医疗焕发出新的活力。
【织锦:千针万线护安康】
“小黄老师”的称呼在村巷里温暖流传。在吴嬢嬢家,她将降压药和健康指南轻轻放在炕头;她探索“健康自治”新路径,成立健康互助小组,她培养的10位村民健康管理员正成长为新的健康种子。同时,她还积极协助卫生院推动建立“1+1+N”的健康管理模式,联合各方资源,创新开展“亲邻巡诊行动”和“银龄守护行动”,那些"亲邻巡诊"的足迹与"银龄守护"的温情,像经纬交织的丝线,在瑞虹村编织起密实的健康防护网。
通过黄瑞的驻点服务,瑞虹村高血压建档管理207人,糖尿病建档管理68人,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糖尿病控制达标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100%,年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48场次,带动了村级诊疗量增长,村民就诊满意度持续提升,在电子屏跳动的健康数据里,我们看见慢性病达标率正描绘出优美的上升曲线。
【生根:泥土里的白大褂】
从2018年的卫生院医生到2023年开始的驻村村医,七个寒暑交替,当初的医学院毕业生早已和这片土地血脉相连。晨露打湿的鞋尖,春风拂动的工作牌,随访包里窸窣作响的药盒,都在诉说着不变的坚守。当城市同龄人在写字楼里追逐梦想时,这位“95后”姑娘用听诊器倾听着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越来越多的年轻医务工作者正像她一样,将青春熬成治愈乡村的良药,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出,都成为守护健康的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