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在巴中通江县新场镇窄口子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朵朵丰盈饱满的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巴中)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和村民们正提着桶,手持小刀,穿梭在各个大棚中,动作娴熟地采摘个头较大的羊肚菌,随后分拣装车送往烘干。
“今年种了60亩羊肚菌,我们从2月13日开始采摘,这几天正式进入大量采摘期,每天有20多名村民采摘,目前采收了近1500斤,预计今年总产值在80万-130万元。”基地负责人刘军表示,由于羊肚菌种植对温度、湿度要求十分严苛,采摘后需一次性烘干成型,加工过程每个环节需精准控温控湿。“烘干机每天都是24小时运行,对供电稳定性要求高,多亏了电力部门的及时保障。”
当天,吴明川、杨奎2名队员对10千伏涪新线、变台进行特殊巡视、红外测温,并来到刘军的烘干房,排查室内线路安全隐患,对开关、插座、烘干机、高温灭菌锅依次进行检查,“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着村民们的收入和安全,做好电力保障是我们的应尽职责。”队员吴明川介绍,在完成电力安全保障的同时,队员们还一起帮助种植户采摘、搬运、装车羊肚菌。
“整个基地抽水浇灌、保温、烘烤、装袋等哪样都离不开电,自从基地建好后,供电员工经常来帮忙检查设备,服务非常周到,有他们在,基地用电不愁,村民增收无忧。”在谈起供电服务保障的时候,刘军一边分拣一边喜笑颜开地说,每亩羊肚菌利润能实现近1万元的经济效益,还能为周边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一举两得。“有了他们的电力保障,我们产业发展才有奔头。”
据了解,像刘军这样的种植大户在新场镇还有20多户,可带动近千户群众就近就业,通江县在初步形成以“银耳+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基础上,将力争用4年时间,创建国家级通江银耳(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让羊肚菌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对种植羊肚菌农户、合作社开展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用电知识宣传,保障羊肚菌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好产业,让羊肚菌在通江革命老区走出一条安全、高效、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队员吴明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