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文库》编纂出版工作中期研讨会现场
《丹棱文库》样本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市三苏祠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今天我们坐在这里研讨《丹棱文库》编纂工作,体现了眉山市丹棱县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14日,《丹棱文库》编纂出版工作中期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省社科院、四川大学的与会专家对《丹棱文库》编纂的重大政治意义给予高度评价。
“追求卓越、追求创新、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特点。丹棱本土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符号,《丹棱文库》的成功编纂是一个创举,它是全省首个由县级单位编纂的综合性文库,这是新时代走出丹棱文化新格局的新举措,它必将助力丹棱的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事业再上新台阶!”研讨会上,四川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杰出研究员谭继和如是说。
“丹棱本土文化中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都不可估量,其为学精神、家风家教等元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丹棱文库》的编纂有助于丹棱文化走向全国!” 研讨会上,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执行院长、古籍所所长舒大刚教授等专家,以及省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丹棱文库》编纂工作发表了点评和建议意见。会后,将根据研讨意见和建议对《丹棱文库》进行最后一次修改,而后定稿付梓,成书将于今年底与公众见面。
“丹棱人文之邦,隋唐以来人才辈出,至两宋达到鼎盛,当时著名的大史学家李焘是仅次于司马光的史学巨匠,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是清代四库馆臣所谓‘卓然可传’的三部私修本朝史之一,宋孝宗两次给丹棱的一个村提字,可见丹棱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文学史学高地。清代大文学家彭端淑,他的《为学》以前是全国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浸润、滋养了全国无数的读书人。”据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教授粟品孝表示,通过《丹棱文库》的编纂工作感受到了丹棱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丹棱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保护地方历史文化的高度重视。据粟品孝介绍,丹棱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据历代史志目录,丹棱历史文献多达数百种。
如何整理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是摆在丹棱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丹棱县委、县政府于2021年与四川大学合作,启动《丹棱文库》的编纂出版工作。《丹棱文库》的编纂借鉴了前代所编郡邑丛书及当代各省所编的地方文库,并结合丹棱地方文化特殊性,对丹棱地区自唐五代以迄民国初年的汉文文献,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汇集和整理,以作者的生卒年代为序,采用影印方式出版。
“文库收录的作品非常丰富,既有资政资治价值极高的地方史志和研究丹棱社会生态的学术著作,也有体现丹棱人文精神的经史子集,堪称丹棱本土文化宝库。”据《丹棱文库》编纂和出版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目前《丹棱文库》编纂及《丹棱文库概要》撰写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文库共收纳丹棱名人和丹棱本土传世作品41种书目、150册、约2500万字。
“《丹棱文库》已经将绝大多数涉及丹棱的历史文献集纳成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开展古典文献的数字化和典校整理工作。”据丹棱县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丹棱县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古籍典藏的保护和利用,考虑将文库录入丹棱县图书馆电子资源库或建立专门电子资源库的方式形成数字资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编纂《丹棱文库》不仅是丹棱县在新时代对大雅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为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贡献丹棱力量的重要抓手!”丹棱县委书记郭红指出,编纂《丹棱文库》是提升丹棱精神气质、凝聚全县群众力量的重大举措,对丹棱县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实现精神文化共同富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