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水稻长势喜人,晚熟柑桔郁郁葱葱,蚕桑产业阡陌纵横,山腰上果树茂盛,草丛里鸡鸭觅食……时值夏季,广安市武胜县的广袤乡村里处处呈现着一片勃勃生机。
近年来,武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围绕“二十字”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思路、精准施策,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川东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兴旺,让乡村振兴有底气
6月20日,武胜县三溪镇明灯村1500亩李子大丰收,采摘、分拣、装箱……业主周东林正带着十几号工人忙碌着。漫山遍野的李子树上,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李子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显得尤其鲜艳诱人。
三溪镇明灯村多为高坡地,山地撂荒较多。2018年,村民周东林响应号召回乡创业,流转高坡地种植水果,并成立了武胜富福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共种植了玫瑰红、蜂糖李、青脆李、五月脆等品种,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20万斤,产值100万左右。
谈及令人头疼的销路问题,武胜富福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东林微微一笑:“我们的李子品质好不愁销路,主要以采摘和批发为主,现目前我们的李子也基本上被收购商订购了。”
顺着山坡往下,把目光落在一处三面环山的山坳处,新砌的养殖大棚房分外吸睛,这正是明灯村梅花鹿养殖基地。创业不走寻常“鹿”的肖于同周东林一样,也是响应返乡创业的村民。
明灯村空气好,水源条件好,水草丰富,经过严格的考察和技术学习后,2020年10月肖于投资50余万元,从中国梅花鹿之乡吉林省长春市引进了30头梅花鹿,正式建起了养殖场。如今,肖于的梅花鹿已经先后产下15头梅花鹿,鹿茸、鹿血、鹿尾、鹿肉等鹿副产品市场广阔,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让肖于对未来充满信心。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据了解,除了引进业主发展种养殖业,明灯村晚熟柑桔、生猪养殖、稻虾养殖等产业也全面开花,带动该村2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达18万元/年。
明灯村只是广安市武胜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美丽缩影。在武胜县,从种下500多亩油菜花引得游客纷至沓来的吊楼村,到在门前屋后种蚕桑让村民有了稳定致富门路的万民村,再到挖掘旅游潜力带火水果采摘游的观音桥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能致富的产业。
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有希望
在武胜,既有农民见效快的养殖产业,也有种植周期长、效益高的水果产业,“长短结合”让农民发展产业有信心,更有了耐心。而得益于多年持续不懈地培育,武胜的特色产业发展迅猛,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围绕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确立全县“1+3”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优质粮油1个基础产业,武胜大雅柑、优质生猪、优质蚕桑3个特色产业),按照“集中连片、无缝衔接”原则,将23个乡镇全部纳入武胜大雅柑、优质蚕桑等产业发展范畴,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全域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粮油基地20万亩、武胜大雅柑基地2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3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2万亩、高标准农田40万亩,年均出栏生猪100万头,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6月10日,记者在猛山乡万民村协丰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10余名工人正忙着收捡蚕茧。猛山乡万民村村民杨永舟告诉记者:“蚕茧由安泰集团按照市场价格统一收购,我们不仅可以在基地务工,也可以自己养,养蚕的同时,还能套种蔬菜,只要肯干就能挣钱。”
事实上,在武胜县3万亩现代蚕桑产业园版图上,猛山乡蚕桑产业基地只是其中重要一环。安泰公司勇当“排头兵”,率先在猛山乡高标准打造蚕桑基地,同时采用“返租倒包”的形式,吸引业主,助农增收,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了前列、做好了表率。
据了解,仅猛山乡蚕桑产业基地的用工需求就已达到800余人。一年算下来,个人在基地务工可实现增收2万元。
为了拓展多元化增收渠道,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武胜县蚕桑局局长刘国彦介绍,武胜县还积极引导企业通过产业化运作机制,把企业、业主、养蚕农户联结成整体,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发展规模养殖,深度开发桑葚、蚕蛹、桑枝菌、林下养殖等多元种养模式,推动武胜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久久为功,让乡村振兴有信心
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只待武胜“亮剑”。按照《武胜县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武胜将大力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在努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效。以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高质量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武胜大雅柑产业。适度扩增武胜大雅柑面积,新建武胜大雅柑产业基地5000亩以上。突出做好产业链发展后端文章,加快柑桔初加工中心布局建设和市场营销工作,推动大雅柑产业全链发展。
二是优质蚕桑产业。以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猛山蚕桑产业园区为重点,完善蚕桑产业生产基础设施,做好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启动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生态水产产业。加快“鱼米之乡”项目建设,推进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的生态水产产业发展,依托嘉陵江清洁水资源优势,打造“武胜稻香米”和“武胜生态鱼”品牌。以清平稻渔综合种养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抓实产业基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努力争创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与此同时,推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依托新希望、天兆、正邦等生猪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进一步拓展生猪产能。2021年,全县生猪出栏达到95万头以上。
依靠产业,直奔好光景。武胜将围绕特色产业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一张蓝图干到底,让乡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谋振兴,为农民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