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安华蓥市庆华镇黄桷村的土鸡养殖场,成群的土鸡正在山林中追逐、觅食,有的还在树枝上蹁蹁起舞、放声歌唱。“我们还在扩建鸡舍,准备在鸡年扩大养殖规模。”黄桷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爽说,2016年他们借“鸡”生财,已尝到了甜头。
助贫困户脱贫
黄桷村村民卿明仁在7年前因一场意外事故导致左腿残疾,与80岁的父母和11岁的女儿共同生活,收入捉襟见肘。在合作社帮助下,卿明仁养了400多只土鸡,并利用卖土鸡的钱买了孵化器继续创业增收。他说,“发展产业,借鸡生财,这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我走对了!”
黄桷村是华蓥市一个地处偏远的穷山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达到61户252人,贫困发生率达17.6%。“一进黄桷村,没有青山碧水,都是水淹区;没有俊男美女,都是庄稼汉,哥哥妹妹柴两捆,扁担一挑两头轻,哪来的感情……”一首黄桷村民谣“扁担亲”,是黄桷村贫穷的真实写照。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黄桷村充分利用当地村民具有养殖土鸡的习惯,从重庆引进业主周爽,成立了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村民发展订单土鸡养殖,目前已发展社员36户,养殖土鸡达8.2万只,并新建了标准化养殖场。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养鸡热情,周爽还带领合作社社员,在今年元旦这天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土鸡文化节。文化节分土鸡选美大赛和捉鸡比赛两大项目。土鸡选美是比谁家喂养的土鸡既健壮又精神,被评为第一名的土鸡誉为“土鸡王子”;捉鸡比赛是比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捉鸡多少分出胜负,且所有选手捉到的鸡作为奖品免费取走。在土鸡文化节上,现年78岁的胡艮菊老人参赛的土鸡体格健壮、羽毛亮泽、精神抖擞荣获“土鸡选美大赛”一等奖。
助大学生创业
据悉,地处华蓥山区的华蓥市,鼓励农民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生态土鸡养殖,并走“大户带小户”“公司+农户”和“经纪人+订单销售”的产销路子, 2016年累计出栏土鸡近270万只,产值近1亿元,目前存栏达100多万只。
华蓥市禄市镇山门口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鸡倌”雷勇,更是体会到了抓住“鸡”会、借“鸡”生财的甜头。2010年他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后,在重庆的一家灯饰公司打工,虽然每月有一点固定收入,但他觉得与其做一名打工仔,还不如自己创业实现财富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绿壳蛋鸡养殖市场前景好。在考察了市场后,他毅然辞去城里的工作,返回家乡山门口村,用筹集到的4万多元钱开始了创业之路。
正当雷勇踌躇满志的时候,他鸡场的鸡苗感染瘟疫死了近40%,本来资金就匮乏的雷勇一下子陷入僵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雷勇重新振作起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剩下的鸡苗上,并引进20万条大麦虫作为绿壳蛋鸡的食物。为不再出现意外,雷勇没日没夜的守候在绿壳蛋鸡和麦虫旁。功夫不负有心人,雷勇的苦心经营终于圆了他的绿色梦想,而今,雷勇的绿壳鸡蛋不仅注册了商标,在当地成了品牌,而且通过网上销售,在重庆、成都等城市也很受欢迎,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蛋蛋”。
靠饲养生态蛋鸡实现了致富梦想的雷勇2016年春天又扩大养鸡规模,利用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养鸡技术和市场关系,租下66余公顷荒滩地,做起了帮乡亲们一起致富的“扶贫梦”。除给贫困农户免费传授生态蛋鸡养殖技术外,他还把培育的鸡苗赠送给贫困农户饲养,然后回收鸡蛋统一包装销售。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贫困农户致富项目、技术、资金等问题,又解决了产品销售难题。目前,他已培育并存栏6200多只生态蛋鸡,帮扶21家贫困农户走上饲养生态蛋鸡的路子。他说,鸡年最大的愿望是能继续借“鸡”生财,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本报通讯员 邱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