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安市前锋区大佛寺街道党工委聚焦组织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精准发力抓实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基本”,在补短强弱中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执政根基。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动基本组织一体化
坚持系统思维,整合组织、民政、群团、基层公共服务等专项资金和国有房屋资产,统筹推进“一体系(基层组织体系)、一阵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基地”(“双建双带”实践基地)规范化建设。
着眼有形有效建体系。针对街道城市社区流动党员数量较多的实际,以小区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四步走”(第一步摸清党员底数,第二步做好关系转接,第三步试点示范带动,第四步分类建立支部)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运行,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自2022年以来,新建小区党支部21个,覆盖党员120余名。截至目前,大佛寺街道党工委辖60个党组织,其中社区党委5个、村党总支4个,各级各类党支部52个,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完备组织体系。
着眼全面达标建阵地。坚持“严格标准、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综合利用”原则,按照社区党委办公场所“五有”(有专用办公室、办公桌椅、电脑打印设备、档案柜、会议记录)、党员活动室“六有”(有党旗党徽、会议室、规章制度、图书室、远程教育设备、活动记录)标准,对辖区5个村、5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统筹谋划、精心设计、分期建设,按照每年建设1~2个标准化活动阵地的进度,力争3年内全面建成集党员教育、基层治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亲民化党群服务中心。目前,已整合投入专项资金140万元建设面积分别为540平方米、395平方米的幸福、红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于2022年5月竣工投用。
着眼作用发挥建基地。依托资源优势,以农村党员创业为载体,建基地、建公司(合作社),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按照1个村至少建设1处基地的标准布局,充分发挥党员创业示范“双带”作用,做到“五有”,即有党员创业骨干、有挂牌的“双建双带”示范基地、有固定示范帮带对象、有经常性的示范交流活动、有明显的示范效应。目前,已经建成各类实践基地3个、公司(合作社)8个,实施项目16个,带动500余人就业、167户增收。
选优头雁、激活细胞,推动基本队伍专业化
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思路,持续建强“1+1+6”基本队伍,打造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专业化干部队伍。
聚焦引领发展选配1批“领头雁”。实施“头雁工程”,结合换届选举和年度目标考核结果运用,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动态调整、落后倒逼机制,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48人、书记10名,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头雁。
聚焦党务工作培育1批“内行人”。大佛寺街道由1名党工委副书记牵头,党建办调配3人,履行党务工作专责,各村(社区)党组织明确1名副书记负责党务工作。同时,坚持党务培训,培养党性强、作风硬、业务精的党务工作骨干,形成梯次递进培育格局,稳定和优化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
聚焦作用发挥建强6支“攻坚队”。一是优化党员队伍,围绕“三向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干部,累计“三向培养”人才30名。二是用好党员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通过实施“村(社区)干部素质”工程,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育村(社区)干部59人。三是涵养人才队伍,实施“乡土人才素质工程”,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已培育各类乡土人才8人。四是储备后备干部,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注重在致富能手、打工回乡青年、复退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选拔村干部,每个村(社区)保持有3至5名后备干部常数。五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在后备干部队伍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动态建立起15人的稳定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六是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定期开展“晒成绩、比亮点、争一流”现场拉练,每年开展一次“两优一先”评选表扬,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做有示范。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基本活动优质化
坚持开展好党的基本活动,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员观念,激活党员的内生动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党员归属感。
“集中教育+经常教育”铸魂。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突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综合运用集中轮训、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理论宣讲、组织生活、“三会一课”、红色主题党日、在线学习培训等方式,确保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业务培训+结对帮带”提能。注重业务技能教育,根据党员岗位职责要求和工作需要,通过集中开展业务培训和“一对一”结对帮带,组织引导每名党员学习掌握1—2门业务知识、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等,帮助党员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增强服务本领。
“创先争优+主题党日”践行。结合不同群体党员实际,分类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学习身边的榜样,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街道、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所),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抢险、便民服务等主题党日活动,奏响“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新时代最强音,让党员干部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分类梳理、强化执行,推动基本制度刚性化
深刻认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聚焦制度学习、制度执行两个关键环节,分类梳理党建制度、从严落实党建制度,推动基层党建实现制度治党。
制度梳理“一本通”。落实基本制度,学制知制是前提。突出党章根本大法和支部工作条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农村工作条例等制度,分类梳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工委议事规则、“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选举、党务公开、双向报告、党建述职测评、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发展等制度,汇编成册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学读本,推动党建基本制度入脑入心、落地见行。
制度执行“一把尺”。落实基本制度,依制守制是关键。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推动基本制度落地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街道党工委严格按照《议事规则》、村(社区)党组织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规定,一律集体决定“三重一大”问题,笃行民主决策。依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入实施“人民阅卷·广安行动”,让人民群众动嘴、党员干部跑腿,及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57件。
长效投入、高效运转,推动基本保障常态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保障。
落实办公经费夯实基本运转保障。实施“村级保障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落实每个村5万元、每个社区10万元公共服务经费;落实基层党组织办公经费,每年足额兑现每个村(社区)5万元,全力保障基层基本运转。
壮大集体经济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积累人均10元以上,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为民服务能力。
落实基本待遇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严格落实基层干部基本待遇,村级干部工资通过街道党工委绩效考核集中发放,原则上每月发放一次,每人每月2100元以上,全面落实“五险一金”保障机制,及时兑现退职村(社区)干部补助。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干部任职年限,落实待遇定期增长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