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不外出打工了,在家种茶,不仅收入高,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2月13日,巴中市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村民彭万仁一边忙着整地栽植茶叶苗,一边喜笑颜开地对笔者说,今年他将在县里打造的百里茶产业环线,把0.2公顷土地全部种上茶树,争取在三年后让“绿叶子”变成致富增收的“金叶子”。
在场的村党支部书记彭万强接过话茬告诉笔者,瓦坪村海拔900米,辖3个社195户840人,现有贫困户36户147人,是典型的精准识别贫困村。原来村民贫困的原因是无产业支撑、基础设施落后。因为穷,村里的青壮年全部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老年人全靠种地为生。2016年前,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为改变这个贫穷面貌,村“两委”在充分征求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决定围绕全县现代茶叶产业园建设和依托元顶子茶场,规划种植南江大叶茶200公顷,立足在3年后实现产值500万元。同时将在前三年,利用栽植茶叶的空行,套种万寿菊、土豆、玉米等经济作物,使每公顷土地的收入不少于4.5万元。
“瓦坪村的茶叶栽植仅是全县茶叶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南江县农业局经作中心高级农技师李名雍介绍,到2020年,全县规划发展茶叶2.7万公顷,目前已种植1.9万公顷。为形成产业带,县上将打造以元顶子茶场为中心,辐射元潭——朱公——黑潭——下两——元潭——正直等乡镇的26个村的百里茶叶特色产业环线。目前,该环线规划新植的0.7万公顷茶树,已种植2400公顷。
“南江土壤富含硒,对发展茶叶产业优势很大。”县农业局经作中心推广员岳战平介绍, 2012年,南江已被评为“天然富硒茶之乡”。岳战平称,茶树投产后第一年,一公顷茶树收入可达1.5万元左右,到投产后的5年便可达到茶树的最佳产茶期。
据县农委主任何其龙介绍,为打造百里茶产业环线,县上将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升级,完善和连接元顶子至阴灵山10公里道路和阴灵山至朱公方山的2.5公里道路,采取水泥混凝土路面加宽到6.5米,并对园区内支道与主干道进行连接。同时,还将环线打造成旅游环线,计划新建观景亭3座,观景台4处,同步启动风雨长廊、旅游步道、停车场等附属设施的建设,确保沿线农民依托茶叶产业增收致富奔小康。(本报通讯员 肖定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