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安市广安区恒升农技推广站站长许晓红和工作人员一起,忙碌着对农村土地确权进行盘点。“还有8户存在人员外出和土地权属纠纷,我们将组织专人尽快完成确权。”许晓红快人快语。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恒升镇党委政府坚持将真情为民办实事贯穿始终,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最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入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展现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
直面问题不回避 立行立改显成效
在此之前,广安市第12期《阳光问廉》节目曝光了广安区个别基层干部在农村土地确权中不作为的问题。节目播出后,恒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二天便召开专题研究会,深入查找节目短片中暴露出的问题根源,全面清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从即日起在全镇开展为期3个月的作风教育整顿工作,同步研究部署对土地确权证书发放、土地权属等信息再次开展全面摸排。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直面问题不回避,抓住难题盯着办,”恒升镇党委书记王文锋态度坚决,“通过以案促改,纵深推进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整治机关干部和村(社区)干部在服务群众中存在的庸懒散浮拖问题。”
恒升镇党委副书记何建介绍,该镇制定作风教育整顿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学习教育、强化纪律监督、开展谈心谈话、召开剖析大会等,举一反三,立行立改,着重解决干部职工“不务实、不敢为、无纪律”等问题。
“开展作风教育整顿以来,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事创业激情高涨,工作执行力更强,群众满意度更高了。”何建坦言。
据介绍,恒升镇组织干部职工对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各村全面排查证书仍未发放到户、暂缓确权和证书已到户仍有信息登记错误等情况,并进行分类处置。建立证书错误信息更正长效机制,规范确权档案和数据管理。
数据表明,恒升镇共有9041户农户,应颁证8843户,目前已颁证8835户,剩下8户因存在人员外出及权属纠纷。该镇将对权属问题加强调处,化解纠纷,早日将证书颁发到农户手中,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察民情访民意,实事办到心坎里
翻开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丰乐村村支部书记蒋文钦的《民情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走访群众收集到的群众心声,以及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事情。其中,为低保户柏生英解决住房问题让蒋文钦印象特别深刻。
今年81岁的柏生英是丰乐村6组人,以前他和子女在恒升场镇租房居住多年。前不久,他决定回村居住,但发现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已无法居住。在柏生英正不知所措时,村支部书记蒋文钦主动为他排忧解难,替他在原来闲置的村活动室找到了安居之所。蒋文钦还组织人员对房间进行了维修,接通了水电,动员村民捐赠了生活用品,让柏生英在4月15日搬进了“新家”。
“多亏蒋书记帮忙,我才解决了住房问题,党的干部就是好啊!”入住新家多日后,柏生英仍满怀感激,时时念叨着村干部的热心帮助。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恒升镇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通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服务对象和居民家里,聚焦群众关切,用心用情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农村工作直接面对群众,离群众最近,密切联系着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愿,我们要通过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在为民办实事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王文锋表示。
破解发展难题 助力乡村振兴
搅拌混凝土,浇筑桥墩,4月27日下午,在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观桥村公路桥旁,10多名施工人员在头顶烈日进行桥墩施工作业。
笔者了解到,该处公路桥建于上世纪90年代,长30米,宽3米。随着观桥村引进业主发展优质粮油和稻渔综合种养,原来的公路桥已不能满足机耕设备的通行需求。
产业发展受阻,桥面加宽势在必行。在经过走访摸排后,恒升镇领导经现场勘查,决定将桥面由3米加宽到6米,并通过到区农业农村局协调,争取到项目资金10万元。
据悉,桥面加宽项目共需投资21.3万元,除项目资金外,镇财政还挤出经费11.3万元用于桥梁建设。该桥于4月20动工建设,将于5月20日前竣工投用。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恒升镇党政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督促进度,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业主和群众解决出行难、运输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立足为民服务宗旨,结合“人民阅卷·广安行动”“1+N”“N+1”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恒升镇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切实转变干部作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据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恒升镇组织召开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2次、干部职工专题学习会1次、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1次,先后为群众办理实事13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