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推进会召开,会上启动新一批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涉及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两个领域。这标志着四川全面启动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
2023年,四川聚焦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轻纺等领域开展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试点,拉开优化重整序幕。
作为四川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启动建设,与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共同构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实验室体系。据科技厅统计,截至2023年,四川建设省重点实验室137家,是我省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创新要素汇聚地。
按照计划,四川将按领域、分批、分步推进实施相关工作,到2025年,基本完成现有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到2027年,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运行良好、创新能力强的省重点实验室体系。
为何优化重整?
全面提升质效,建强实验室“四川队”
近3年来,省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7项、占全省32%;获得省科技奖励347项、占全省34%。除面上“开花”外,不少省重点实验室还实现点上突破。比如,在解决部分领域“卡脖子”技术上,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结构安全省重点实验室自主开发面向工程结构计算仿真分析软件,成功实现商业化推广,打破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在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上,东方锅炉清洁燃烧与烟气净化省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发世界首台600兆瓦等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
不过,一些实验室也面临“年久失修”问题。或是与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或是研究方向没有跟随国家战略和四川战略变化及时调整,或是研发活动存在“小、散、多”情况。因此,必须优化重整。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一些技术已被淘汰。为更好契合国家、四川省的产业生态,我们需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建设的显示科学与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在TFT-LCD显示、柔性AMOLED显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该实验室主任于军胜说,近年来,Mini/Micro-LED显示、量子点显示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改变新型显示产业。“我们的研究方向要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和未来产业方向。”
一场针对实验室运行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2022年,科技部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在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做法后,2023年,四川在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等领域开展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试点。“目的是全面提升省重点实验室的质效。”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此次优化重整的一个明显变化,是把此前省重点实验室根据自身优势开展研究,立足于我能做什么的“自由生长”,变为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的“定向培养”,建强实验室“四川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优化重整打破了已有的实验室分类体系,将推动形成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沿技术研究融通发展的新体系。
如何优化重整?
聚焦国家所需四川所能,打造科技“特长生”
优化重整启动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迅速行动。已是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的不想被淘汰,还没有实验室的单位则希望搭上这趟列车。
在当天推进会上,一本会议手册被反复翻阅。手册上,印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五问”》《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评价标准》。
“‘五问’‘评价标准’回答了几个关键问题:为什么非建不可?为什么非我莫属?如何未来可期?”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其背后是面对国家战略需求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验室有没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能力。
首先看“非建不可”。“实验室要找准战略意义和定位,这需要深入分析所在领域国家、四川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于军胜以自己所在的新型显示产业举例,近年来,四川提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助力四川实现这一目标,为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提质增效、‘智改数转’作出贡献,将是我们未来发力的方向。”
其次是“非我莫属”。“实验室要找准特色优势,打造科技‘特长生’。”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实验室不要做全优生,要做单项冠军,要有独门绝技,在某些特色科研领域、产业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先发优势。
最后是“未来可期”。在申报过程中,各实验室需要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尤其是未来3年的科研攻关任务,目的在于引导实验室以需求为导向、以任务为牵引,开展有组织科研;要明确提出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实现的预期目标、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这将让实验室更注重运行管理。”有机氟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以3年、5年、10年为节点,列出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初步规划为3年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突破多项关键技术;5年内,实现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10年内,形成多项原创性技术,争取成为该领域的排头兵。
此次,四川将通过“激励提升、整改整合、撤销摘牌、有序新建”的方法,推进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比如,在激励提升方面,对该领域重整评估中名列前茅的省重点实验室,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队伍,给予重点支持保障;在整改整合方面,对于研究方向相近、关联度较大的省重点实验室,按照每个细分领域保留一家的原则进行整合。
四川将完善运行管理体制,加强支持保障。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是一大创新。该管理机制将每3年组织一次周期评估,采取末位淘汰制。评估结果排名靠后的省重点实验室进入整改,第二年复评仍不通过的,不再纳入省重点实验室序列。此次优化重整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优化重整后进入新序列的省重点实验室,省级财政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其依托单位也将每年加大专项科研运行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