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广安市武胜县烈面镇汉初村路边曾经满是茅草的一块地里,50岁的龙国福正在进行除草和施肥,希望获得好的收成。
要实现撂荒地全部复耕复种,必须压实干部责任、沉下去抓落实。为此,烈面镇实行“四级田长”管理机制,烈面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一级田长,各村书记任二级田长,各组组长任三级田长,撂荒地承包人任四级田长,把面积、责任、措施全部压实到干部、细化到村组、落实到农户,实现责任一竿子插到底、整治一口气抓到底。同时,该镇纪委、镇乡村振兴办组成撂荒复耕督查组,加大督促督查力度,确保责任压实、部署落实。为确保整治成果真实有效,烈面镇党委、政府成立核查验收组,制定《烈面镇撂荒地复耕复垦工作验收方案》,分组对全镇18个村的撂荒地整治工作进行核查验收,严格按照要求,逐村逐地块进行交叉核查验收,保障数据真实,整治到位。
“厘清重点难点之后,我们综合分析撂荒地地理位置、土地属性、利用价值等因素,通过“三个一批”整治措施,分类集中整治。”烈面镇副镇长张扬国说,一是农户自行复耕复种一批一批,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经营一批,三是引进新型经营主体代耕代种。通过落实各项举措,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现已种满了大豆、玉米等粮油作物,谱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画卷。
“今年以来,我们切实把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撂荒地整治、粮食稳产保供为抓手,持续推动工作走深走实。”烈面镇党委副书记江密表示。
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深挖土地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撂荒地整治激活了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通过开展撂荒地整治,必将进一步促进全镇农业产业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