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安市广安区深入贯彻中央“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按照广安市实施“优镇兴乡”战略要求,大力实施“五类农房”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系统规划先行,引领农房高质量建设。广安区委五届十八次全会提出在全区范围内实施新村聚居点提档升级、老旧院落条件改善、散居农房改造提升、农村居民小区建设、传统院落保护利用等“五类农房”改造提升工程,为全区农房改造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广安区按照“先谋划、再规划、搞试点”的思路,推动农房改造工作。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形成《广安市广安区五类农房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农房改造实施重点、资金来源、实施步骤等核心内容,强化顶层设计,确保“五类农房”改造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优先在25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首批“五类农房”改造试点,力争建立一套涵盖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后期管护全过程执行标准,为全区推行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聚焦标准技术支持,增强农房改造动力。围绕农房功能提升、外观提升、外环境提升制定“高、中、低”三档改造项目实施清单,涵盖设施配套、材质选用、施工工艺等关键环节,建立改造技术规范。按照“总价控制,单项控制”的原则,对“五类农房”改造村民支出部分给予一定补助,每户奖补总金额不超过3万元。将农房改造项目分为政府投资和村民自建两大类,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和纳入传统院落保护范围的农房外部风貌塑造为政府投资类项目,按照村社调查、乡镇审核、区级审批、组织实施的流程实施;房屋单体提升为村民自建类项目,按照村民申请、乡镇审核、区级审批、自主实施、项目验收、资金拨付的流程组织实施。编制《广安区乡村农房改造提升专项规划工程(单价)》,对各项工程单价进行明确,政府投资类农房改造项目可直接根据该单价进行招投标,大大缩短了建设前期审批时间。
强化要素保障支撑,推动建设项目落地。坚持以资金要素、土地要素等为着力点,抓紧抓实项目服务,确保农房建设有序实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22年,区本级配套资金6900万元,用于“五类农房”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2400户散居农户改造提升,20处新村聚居点、40处老旧院落提档升级,新建居民小区3个,传统院落保护和利用2处。出台《广安区农村农房改造提升信用贷实施方案》,积极鼓励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进行信用贷款用于农房改造,政府予以贷款贴息。引导散居农户优先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等方式新建农村居民小区,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解决农民建房用地难题。2020年以来,投入近2.13亿元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2400余亩,节约土地指标1700余亩,新建居住小区60个,改善农村居住条件680余户。
建管并重疏堵并举,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形成了“建管并重、疏堵并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组成专项检查组,通过线索摸排、卫片执法违建图斑实地核查、调取建房审批材料等方式持续加强农村宅基地执法检查频次,发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住宅行为230余起,责令整改宅基地审批程序不严格、不规范行为19余起。建立健全乡镇宅基地统一管理机制,加强宅基地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出台《广安区农房建设专项规划》《广安区开展农村无功能公共设施、乱搭乱建建(构)筑物清理整治行动方案》等文件,引导农村群众按照风格统一、集中连片的方式新建房屋,按照风格统一的方式进行旧房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农房建设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