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遂宁市安居区农业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全力推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确保农村产业自主“造血”,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地方品牌化建设,巩固特色产业,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
加强品牌化建设 优质农产品传四方
“提起‘三家大米’,哪个不竖起大拇指,现在我们无论走到哪,只要说我们是三家人,人们都会先想到我们那的‘三家大米’。”今年46岁的三家镇居民王建国一脸骄傲地说,“现在我有好多朋友都找我帮他们带‘三家大米’,有成都、绵阳、德阳的,甚至还有北京和上海的,‘三家大米’简直是供不应求。”
据了解,三家镇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的思路,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不断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三家大米”特色产业。
凭借“三家大米”独特的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三家镇向省农业农村厅和农业农村部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同时成立“三家大米”产销行业协会,将全镇的各种大米品牌,统一注册为“三家大米”,扩大了“三家大米”的知名度、美誉度。
产业多元化发展 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
“在家搞点产业,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现在家乡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我们跟着政府走,政府帮我们想办法干产业,我们就只需要出力,自己给自己挣钱,干起活来浑身都是劲。”骑龙村38岁村民李超笑着说道,“现在,村里面年轻点的人就自己办产业,搞水稻、红薯、二荆条、冬瓜、水产养殖。总之做什么产业的都有,上点岁数的就帮别人做点事,也有钱挣,反正一年到头都有事情做。”
贫困村脱贫致富前提,势必是先产业持续兴旺。为摆脱贫困村产业造血力弱、难续航经营等困境,西眉镇在贫困村产业造血的内生动力、利益联结机制、风险管控方面下苦功夫,全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多元增收;积极探索贫困村实施项目长短结合的各项种养殖规划,既加强长期造血力,又加快短期造血供血频率,实现贫困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骑龙村、新貌村、高坡村等3个贫困村在多元化产业上总收益已实现账面23万元以上,预计全年收益可达55万元以上,分红后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5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自主“造血”促发展。
根据安居产业扶贫发展情况,区农业局下一步还将重点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利用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加快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同时,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持续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安居区农村产业脱贫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