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达州大竹县清水中心卫生院近日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推进工作。通过精准把脉服务短板、创新机制提质增效,该院正奋力书写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专题会议上,支部书记、院长秦才林带领班子成员对推荐标准逐条解读,结合日常诊疗数据、患者满意度调查及公共卫生服务反馈,梳理出三大攻坚方向:医疗服务能力现代化、公卫服务覆盖精细化、综合管理效能规范化。针对“新技术应用滞后”“慢病管理连续性不足”等突出问题,现场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技术赋能、服务提标、管理提效”三阶段改进路径。
围绕能力建设核心,该院构建“引进来+走出去”双轨培养模式。一方面,与县级三甲医院签订帮扶协议,每月邀请专家开展内镜操作、急救技能等实操培训;另一方面,选派青年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重点学习慢病管理、中医康复等紧缺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创新“网格化+智慧化”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APP实现重点人群健康数据动态监测,同步开展“健康夜市”“乡村大讲堂”等惠民活动,年内计划完成健康科普200场次。
建立“院领导包片、科主任负责、全员参与”的三级责任体系,将12类46项标准细化为98条具体任务,制定《标准化建设作战图》上墙公示。实行“周调度、月考核、季评比”制度,对医疗质量、服务流程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特别设立“金点子”创新奖,鼓励职工针对服务痛点提出改进方案,目前已收集到智慧药房改造、远程会诊优化等12项建设性意见。
“通过推荐标准建设,我们不仅要把指标‘做达标’,更要让服务‘真提质’。”秦才林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医防融合”示范点建设,通过整合基本医疗与公卫资源,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同时深化“互联网+医疗”服务,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诊疗。
作为县域医共体重要成员单位,清水中心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探索为基层医疗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随着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该院正逐步成为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坚强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