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桃》获最佳长篇小说奖,杨晚晴(中)上台领奖。
星河璀璨,辉映未来。9月19日晚,作为2025银河科幻大会的重磅活动,第36届银河奖颁奖典礼在成都科创生态岛举行。
现场颁出最佳原创图书、最佳引进图书奖、最受欢迎外国作家奖、最佳国际传播奖、最佳游戏奖、最佳网络科幻作家奖、最佳新人奖、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最佳短篇小说奖、最佳中篇小说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等25个奖项,近300位中外科幻嘉宾齐聚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
《金桃》获最佳长篇小说奖
彰显中国科幻产业新气象
本届银河奖最具分量的最佳长篇小说奖由杨晚晴的长篇科幻作品《金桃》斩获。这部作品以盛唐时期为背景,呈现了机械傀儡、算帛语言等技术奇观,并融入了《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东方算学体系,探讨古代中国技术发展困境及人性与技术的博弈,展示了独属于中国的科幻气质。
第36届银河奖评委团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施战军对《金桃》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部魅力独具的小说,它不仅观照了中西文明的冲突,更深入探讨了两者融合的无限可能。故事中,难得的忧世悯人情怀如暗流涌动,在历史与现实的破碎背景中,以互鉴互通的视野,引发人们对重新衡估文明阈值的深思与想象,跨种族的文化理想的未来形貌,实现了本原性与价值观的多重对接。”值得一提的是,杨晚晴作品《来日方长》还斩获了最佳短篇小说奖。
今年恰逢银河奖设立40周年,在奖项设置上也进行了创新升级。银河奖征文奖部分在长中短篇之外新增“最佳短中篇小说奖”类别,网络文学、国际交流、产业发展等奖项都迎来升级,首次颁发2023年增设的“最佳学术作品奖”。本届最佳中篇小说奖的获奖作品包括朱柏青的《刺杀数学家》、夜×的《抽取游戏》以及秦雪梨的《夜奔》;最佳短中篇小说奖分别由光乙的《灵体》、余华天的《文明产房》、张冉的《止水》、E伯爵的《这班不上也罢》、严曦的《巫妖治下》以及华焉辛的《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获得;最佳短篇小说奖分别颁给了江波的《星星的孩子》、灰狐的《别回头》、杨晚晴的《来日方长》、宝树的《关于人类不得不去寻找龙这回事》以及汪彦中的《太阳的背后》。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由狐尾的笔的《故障乌托邦》获得,最佳新人奖则由刘麦加、城城与蝉共同摘得。
“银河计划”正式启动
打造中国科幻产业生态引擎
由四川省作协、四川省科协、上海市作协共同发起,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与阅文集团联合实施的“银河计划”,旨在扶持新生力量,传递科幻火种。
现场,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介绍,“银河计划”的核心目标在于进一步巩固银河奖作为中国科幻最高奖项的专业性与多元性。在第一阶段,该计划将聚焦三大核心行动:一是青年科幻创作者扶持。“银河计划”将启动“科幻品类征文”,设立百万级奖金池,为创作者提供稳定的稿酬支持与专业的编辑指导,以“系统性发掘和培育新生代的科幻创作力量”。二是共建“银河奖作品征集”新通道。实现《科幻世界》杂志与起点读书App双渠道同步征稿。三是开辟科幻内容专区。《科幻世界》电子刊将集结首发于起点读书,实现优质作品双向推荐与联合运营,推动优秀科幻作品从创作端到传播端的高效流转。
“荣幸的是,这项计划将由阿来老师与刘慈欣老师作为首席顾问,为我们保驾护航。”杨晨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银河计划’,共同书写中国科幻更加璀璨的银河篇章。这不仅是一次合作,更是一次宣言。它宣告着中国科幻的创作源泉将更加澎湃,传播的桥梁将更加宽广,传统的荣耀与数字的未来在此刻交汇融合。”
银河奖迎40周年华诞
引领中国科幻产业发展方向
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科幻奖项,银河奖今年迎来40周年华诞。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拉兹在致辞中表示,银河奖每年都备受科幻爱好者的热切期待,颁奖典礼已发展成为融合荣誉颁发与“粉丝”欢庆的“银河之夜”,成为属于科幻人自己的“春晚”。
拉兹回顾道:“银河奖陪伴了无数作家与从业者走过40年,甚至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其中就包括我自己。”他强调,银河奖本身也在不断演进,堪称中国科幻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拉兹看来,银河奖的40年,是中国科幻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的40年。对于银河奖下一个40年该如何前行,这是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全体同仁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拉兹表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初心不改,不断发掘作家作品,陪伴作家和读者成长,并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优化升级。特别是强化IP发掘功能和价值赋能功能,助推以出版为核心的科幻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据悉,银河奖由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创立于1985年,已成功举办36届,一直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刘慈欣、王晋康等国内主要科幻作家和《三体》《流浪地球》等经典科幻作品都是从银河奖开始广为人知。银河奖也见证了中国科幻从青涩到成熟、从边缘到主流、从单一文学评奖到全产业链平台的蜕变。这个曾经只是“科幻爱好者奖杯”的奖项,如今正在成为引领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