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四川篇

2022-06-21 09:27 新华社记者 惠小勇 叶含勇 吴光于 李力可 2594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到四川考察,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四川以“绣花”功夫决胜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今年6月1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6.1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当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抢险救灾。6月在四川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区人民生产生活,详细了解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并叮嘱“要做好恢复重建规划,抓紧实施,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四川地震受灾群众。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2月,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汶川映秀镇场镇,听取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发展情况汇报,并指示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四川灾后重建及发展新成果不断呈现:已经建成的都汶高速公路,犹如黑色的巨龙穿越崇山峻岭;当年满目疮痍的映秀镇,如今一片祥和安宁,已从工业小镇成功转型为旅游小镇;今年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当年灾后重建的房屋无一倒塌,应急响应能力明显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四川深度贫困地区群众。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在谈到脱贫攻坚时指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这是4月21日拍摄的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发展的富民肉牛养殖场。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今年6月在四川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四川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摸清贫困类型、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坚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既着力补齐短板、改善发展条件,又聚焦攻克深贫堡垒,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飞针走线,绣出壮美画卷——四川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在成都市温江区永宁街道八角社区,农民在蒜稻轮作田里采收蒜薹(3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摆脱贫困,靠的是精准;接续乡村振兴,仍须“绣花”。

四川深刻领悟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打出一套现代农业组合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产业稳定生猪生产,构建完善“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稳粮增收。

时值仲夏,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在川东北的金色麦浪中,智能插秧机在成都平原高标准农田里大显身手,无人机盘旋在攀西现代农业园区的果林上空。时隔20年,四川粮食产量再次突破700亿斤,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这是4月21日拍摄的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的民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增强改革动力,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这是2020年12月30日拍摄的成资渝高速公路中和枢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要求,着力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四川着力推动区域布局协调,把加快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和支撑性工程,加快同城化发展成势:推进基层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现代化产业协作共兴、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这是4月20日拍摄的成都兴隆湖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随着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加速推进,“轨道上的都市圈”日益成型:截至目前,成都都市圈日开行动车131对,基本形成高铁动车半小时、高速公路一小时通勤圈,4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同城化无差别办理让成德眉资正由“四城”变“一圈”。

4市产业协作充满活力:已组建电子信息等15个产业生态圈联盟,面向3000余户规上企业发布供需清单;联合推出三星堆、东坡文化等11条精品旅游线路;探索打造成德交界的彭什川芎产业园,中药材川芎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5%。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四川将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支持成渝主轴节点城市融合发展,推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带动成渝地区北翼振兴、南翼跨越,努力形成一轴两翼协同联动的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为了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惠泽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倾注了大量心血。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今年6月在四川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这是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宜宾市委宣传部供图)

宜宾,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金沙江与岷江在此汇流,始称“长江”。因过度开发,宜宾市也曾面临“化工围江、污染绕城”问题。近年来,通过采取清退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关闭造纸小作坊、关停江边挖沙场、减少污水排放、建立湿地公园等措施,岸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0.4%;大力开展绿化全川行动,森林覆盖率达40.23%,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读者在成都兴隆湖畔的中信书店内读书(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联合正式发布《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成都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这是4月26日拍摄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兴隆湖园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周勇良 摄)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成都推动城市运营逻辑由传统的“产业—城市—人”向“人—城市—产业”新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变,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建设“蓝绿交织”公园体系,创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努力让人在公园城市中全面发展、实现价值。

  如今,天府新区的兴隆湖已成为成都的“绿心”,沿湖布局的西部(成都)科学城聚集了一批科技创新力量,整个天府新区已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11家、新经济企业17.3万余家。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在巴山蜀水间徐徐铺展。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蚕桑之乡拓宽新“丝”路

南充素有“蚕桑之乡”“丝绸之城”的美誉。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石门楼村不断发展壮大蚕桑产业,通过“公司+集体+农户”模式,建成5000亩粮经复合现代蚕桑基地、10座现代化标准养蚕大棚,实现一年五季养殖,并同步发展茧蚕、僵蚕、桑枝菌产业,带动当地及周边300余户农户增收,走出了一条“以桑养人”的新“丝”路。图为近日,石门楼村蚕农在采收蚕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