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长江精神” 感悟“范式家风”

——探访范长江纪念馆

2023-08-04 15:16 杨晓慧 7048 点击

8月,正是荷花绽放的时节。范长江纪念馆内,满塘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着范长江优秀的人格品质。

范长江一生追求光明、进步,为新中国新闻事业不懈奋斗,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关于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论述,时至今日仍闪烁着真知灼见,被新闻界广泛引用。作为“长江后辈”,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怀着崇敬之心来到范长江纪念馆,访故居、看展陈,领会“长江精神”,感悟“范式家风”。

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    

“西北之行”展    

手无寸铁兵百万

“这是一幅浩瀚磅礴的长江入川图,群山重峦叠嶂,长江奔流不息。长江同志的精神就如同这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奔涌向前,与天地共存……”走进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一幅金属壁画映入眼帘,画上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的题词“不尽长江滚滚来”遒劲有力。据讲解员介绍,这也是张爱萍写文章纪念范长江的篇名,短短七个字,揭示了范长江传奇的一生和那段“漫漫长征路”。

范长江原名范希天,出生于1909年,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宋代著名改革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后代,先祖“先忧后乐”的爱国爱民情怀在范长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体现。

抗日时期,范长江毅然投身抗日斗争,曾参加辽吉黑热义勇军救援会,组织北大长城抗战慰问团。1934年,《大公报》聘请他为特约通讯员,至此开启了他的新闻职业生涯。

当时,全民抗战已是大势所趋,范长江敏锐的意识到,这一战,必将深入大后方西北、西南一带,因此,对这些地方进行考察和研究很有必要。1935年,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启了著名的“西北之行”。他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西上,在四川做短暂停留后,先后前往四川江油、平武、松潘,甘肃西固、岷县等地,历时两个月后抵达甘肃兰州。在兰州稍事休整后,他又向西深入到甘肃敦煌、青海西宁,向北深入到内蒙古临河、五原、包头等地进行采访。此次“西北之行”,范长江历时10个月,行程达4000余公里,足迹遍及川、陇、陕、宁、青、内蒙古,沿途写下了大量旅行通讯,真实记录和再现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同时深刻表述了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民族关系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旅行通讯中还真实记载了红军长征的情况,这些通讯陆续在《大公报》发表后,打破了国民党宣传机器所散布的红军即将被消灭的谎言,第一次向社会大众公开了红军长征的真相,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

陈列馆内,专门设置了展区用于展示范长江的“西北之行”,行程地图、历史影像、《大公报》刊登版面均陈列其中,内容详实,读之振聋发聩。不只是“西北之行”,移步往前,“西安行”、“延安行”、范长江代表作……这些展品一一向探班员述说着“长江前辈”为国为民精神和他在新中国新闻事业上做出的贡献。范长江曾为颂扬鲁迅先生写下“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坚持真理勇战斗,先生火炬照四方。”的诗篇,实际上,这也是他的“自画像”。

范长江故居    

织布房    

“范式家风”绵延长

如果说“长江精神”令人动容、肃然起敬,那么“范式家风”则使人受益、向上向善。

了解完范长江的光辉历程后,讲解员带领探班员来到了范长江故居,了解“范式家风”故事。

早年间,范家四世同堂的大家庭20多口人都住在这里,范长江这一房住东南厢房最末端。他父亲常年在外当兵,对家里照顾甚少,兄弟三人全靠母亲郭玉瑞养活。故居里,有一间织布房,里面摆放着一架纺车,是木制的,构造简单,仅能用于手工纺织。“这架纺车看起来普通,但它却是长江兄弟生活和学习费用的主要来源。”讲解员告诉探班员,郭玉瑞靠着在这里一纱一线织出来的布匹支撑着家里开支,虽然生活拮据,她仍咬紧牙关送三个儿子读书,遇到困难也从不低头,不哭也不怨,她时常告诉范长江兄弟,人穷志不短。

郭玉瑞一生勤劳节俭,还经常接济贫穷邻居,她坚强、勤俭持家、扶贫济困的品质从小影响着范长江。在范家,有两条传家军毯,是范长江在新四军时期使用的,即便缝缝补补多年,他仍舍不得扔掉。范长江去世后,他的妻子沈谱将军毯赠予儿子,希望他们懂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时刻牢记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道理。

从事新闻工作期间,范长江便一直把“贪财索官”斥为“流氓作风”,他从新闻记者走上领导岗位后,更是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据介绍,按照规定,范长江家里请厨师、保姆都可以有组织补贴,然而他不但没请厨师,连保姆工资也是自己支付。范长江总觉得党和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给他的待遇太过丰厚了,甚至还主动将每月工资300元降至280元。此外,还经常将自己的稿费化名为“孙依真”捐给红十字会。

在老宅堂屋里,“状元及第辉华屋,范式家中济义田”这副银联始终悬挂于正中间墙上,同时也根植于范家族人心中。范家先忧后乐、自强不息、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家风在范长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范长江也用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做了儿女最好的教科书。

其实,范长江的一生,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教科书。他作为新闻从业者的所听、所看、所想、所做,值得每一位新闻学子学习,范家传承下来的优良家风,更是我们看齐的“典范”。在范长江纪念馆内,除了陈列馆和故居,还有长江大课堂,周末闲暇,不妨带着孩子一起,来沉浸式上一堂课吧。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讲科学家故事 传赤子报国情

大桥挺立、高铁奔驰、蛟龙入海、神舟飞天……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走进了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交通强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感悟科学家精神,汲取奋斗力量。事迹陈列墙 时空对话板 精神丰碑 矗立不朽穿过重重楼宇和苍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