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四川省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科学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仁爱医疗基金会联合协办的“第三届西南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科学论坛暨2025年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徐勇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主题为“孕育·教育·发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医护人员及相关从业者,共同探讨儿童早期发展的新路径。成都市妇幼儿童中心医院院长张利兵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四川省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科学研究会会长毛萌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儿童早期发展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从孕育到教育再到发育,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得到省卫健委、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与深切关怀,此次论坛的召开正是对“孕育—教育—发育”全链条守护理念的实践延伸。
四川鼎升环球贸易有限公司、四川仁爱医疗基金会与研究会签署了公益捐赠协议,三方将携手推进儿童健康科普推广项目,为更多孩子送去健康与关爱。孕儿药事管理专委会、儿童皮肤健康管理专委会、儿童视觉发育与眼健康专委会、孕儿检验风险识别专委会、儿童风湿免疫专委会因在细分领域的突出贡献,获颁“专委会工作先锋奖”荣誉。

公益协议签署
主旨报告环节,三位专家带来了前沿学术分享。美国NIH心肺血液所研究员姜和教授以“从生命起点赢未来:科技创新驱动下的中国儿童健康新征程”为题,深入解析了生命早期干预的全球趋势与技术突破;上海市东方医院段涛教授则聚焦“AI来了,产科医生需要做好准备”,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医生转型的帮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静教授围绕“肢体形态发育与缺陷”,分享了儿童骨骼发育异常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

主旨报告环节
专题会环节同样精彩纷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史源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汪志凌教授、熊菲教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向龙教授等分别就“新生儿牛奶过敏管理”“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生长发育”“SGA管理多学科联动”“AI驱动儿童健康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入分享,进一步深化了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的融合。

本届论坛还同步推进了专委会建设与多领域学术研讨。科普工作委员会与儿童生长发育与行为发展专委会在当日成立,前者聚焦医学科普IP打造与知识转化,后者围绕儿童肥胖管理、生长激素治疗等议题推动规范化诊疗。分论坛中,儿童眼保健专场、信息化赋能妇幼用药安全专场、孕儿耳鼻咽喉疾病诊疗专场等为参会者提供了精准化学习交流平台。
“儿童早期发展需融合脑科学、营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力量,本次论坛设置的主旨报告、专题会及专委会成立仪式,正是为跨领域合作提供务实平台的重要举措。”毛萌教授在采访中表示,儿童成长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从孕育到教育再到发育,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她特别提到,妈妈们在备孕、怀孕期间注重自身健康,以促进胎儿更好发育,是儿童早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本次论坛不仅关注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还积极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参与,共同探索医教融合的新模式。

毛萌教授还强调了亲子陪伴的重要性,指出“电子保姆”永远无法替代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对于年轻父母,毛萌教授给出了温馨建议:请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给予他们愉快的正面交流,而非单纯的说教。她认为,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终身的良好记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响应国家“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的重要学术平台,本次论坛通过学术创新、公益实践与专委会建设的深度融合,为西南地区儿童早期发展事业提供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范本。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孕育—教育—发育”全链条协作,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与多学科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筑牢儿童健康根基。




川公网安备51010702043654号


